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锅里的菜煳了,他的发明成了!

发稿时间:2025-07-22 10:28:00 来源: 工人日报

  “注意看螺栓的防松标记,还有桥面伸缩缝的间隙,暑运车流密度大,一点马虎不得。”近日,在兰新高铁海东西深沟特大桥上,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工务段桥隧工马万里一边用检查锤敲击设备,一边向身边的年轻工友叮嘱道。

  这位扎根一线的“桥隧卫士”,用“火眼金睛”守护桥梁隧道,在岗位上“钻”出了多项国家专利,成为工友口中的“发明家”。

  桥隧检修工作并非简单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处处需要巧思。路网围栏与排水沟交叉口的水篦子极易被落叶杂物堵塞,导致排水不畅甚至水浸路基,清掏费时费力——这一“顽疾”长期困扰着铁路维护工作,马万里也为此大伤脑筋。

  “那阵子真是魔怔了,走路、吃饭都在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马万里回忆说。

  转机出现在一个傍晚。马万里在家炒菜时,伴随“呼呼”的抽油烟机运转声,“大口吸烟”的止逆阀结构让他灵光乍现。

  “油烟能单向排出去,水是不是也可以?”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让他兴奋地把锅铲往锅里一扔,就冲到书桌前,抓起纸笔开始画草图。

  “老马!菜煳了!”直到妻子带着嗔怒的声音响起,一股浓烈的煳味才把沉浸在画图中的马万里拉回现实。

  正是这份近乎“走火入魔”的专注,催生了发明“自动排水栅栏”。这个巧妙利用水流自动启闭的装置,完美实现了马万里的构想:水流顺畅排出,杂物被有效拦截,小动物又无法钻入。这项诞生于厨房的发明,最终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全段多个关键地段推广铺设。

  2017年,以马万里名字命名的“万里工作室”挂牌成立。“搞创新,不要怕失败,灵感可能就在身边。”在工作室里,马万里常常这样鼓励年轻人。他牵头攻关了“透明桥梁支座防尘罩”等15项技术难题,总结提炼出《隧道衬砌“看敲听诊”四字检查法》等4项高效作业法,多项成果获得国铁集团及青海省QC优秀成果奖,他本人也荣获“青海高原工匠”称号。

  “马师傅教东西特别活,总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把复杂的原理讲明白,让人一听就懂。”徒弟史云雷这样评价马万里。

  作为“金牌教练”,马万里将一身的本领倾囊相授,年均培训桥隧工3000余人次,先后带出3名高级技师、8名技师和24名高级工。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