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聚焦·因为热爱】高空“绣花”15年,“这是我的天地”

发稿时间:2025-05-20 10:33:00 来源: 工人日报

  “叮铃铃铃铃……”伴随着一阵电铃响起,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车辆段检修车间检修库上方,一架天车正吊着重达6吨的火车转向架在高空中灵活穿梭。

  双梁式起重机,俗称“天车”,是铁路车辆检修作业中必不可少的大型起重设备,而操纵这台“大家伙”的却是一位身材娇小的女职工。“6米高空,2平方米空间,3个操纵盘,这是我的天地。”今年39岁的吴海燕,从事天车司机已经15个年头了。

  司机室与地面之间连接着一段铁梯,铁梯与地面几乎呈90度垂直状态,上下完全依靠双手双脚协同攀爬。“刚入行时,面对高达6米的天车,说不害怕是假的,光是站在上面几分钟就会感到心跳加速。”窄小的司机室内仅容得下一个人,吴海燕踩警示铃、启动车辆、控制操纵盘、调整挂钩位置、吊起配件,整套操作一气呵成。“这个岗位技术性很强,光是克服恐高还不够,还需要反复练习。”

  天车操作看似简单,仅需轻轻转动三个操纵盘,但实际上,天车司机需要用目测精准判断吊物的重量,用感觉把握吊臂与吊物之间的距离,才能在轻微的摇晃中,通过细微的动作,保持吊物稳定,达到操作的精确和安全。

  “我们只求稳不求快,会特别注意放慢速度,听从地面指挥,确保每一次操作都精准无误,就像‘穿针引线’的‘绣花活’。”操作时,吴海燕总是选择站着,不时伸头观察配合同事,精神高度集中,举手投足未见有丝毫分心。“这岗位很适合我,只是‘绣花活’可不好干,有时上了天车一呆就是3、4个小时,加上司机室靠近厂房顶部,环境闷热,空气不易流通,等作业结束下了天车,经常是全身乏力,腰椎、颈椎都感觉很酸痛。”

  在警示铃声中,起钩、移动、落钩,吴海燕操作起来,胆大心细,又冷静沉着,一钩接一钩的活儿,既精准又高效。“铃声就是我和同事间的交流‘密码’,每次作业前都会响铃,并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持续鸣铃,上下协同确保安全非常重要。”

  “因为热爱,所以我选择在这方寸空间内高空‘绣花’!”说起天车司机这个岗位,吴海燕的笑容既开心又满足。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