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周玲(中)参加株洲市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株洲市公安局供图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帅标
□ 本报通讯员 李倩
清晨的街头车水马龙,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的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与电话铃声交织。民警周玲一手翻着案卷,一手快速记录关键信息,桌上摞着厚厚的法律文书和风险排查台账。这一天,她刚捧回全市公安机关“十个清零行动”成绩突出个人的荣誉证书,成为株洲经侦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民警。
从律师到内勤,从预审员到业务骨干,周玲的从警生涯完成了3次华丽转身。懂法律、精业务、善协调的她,用十余年时间将自己锤炼成经侦领域的“多面手”。
2012年,手握律师资格证却胸怀警察梦的周玲作出了人生重要抉择——脱下律师袍,换上警服,成为醴陵市公安局大障派出所的一名内勤民警。户籍办理、行政文书、群众接待……工作琐碎却不掩她工作的热情。为听懂方言,周玲随身带着笔记本记录村民的俚语;为熟悉业务,她主动跟着老民警学接警、学调解。
“妹子,我家娃的户口咋办?”一次,一位老人因材料不全无法办理户籍迁移,急得坐立难安。周玲顶着烈日到5公里外的村委会核实情况,又协调多个部门补齐证明,最终将新户口本送到老人手中。派出所离家远,周玲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宿舍没空调,她夏天就睡在办公室。同事感慨:“这姑娘能吃苦,办事比男同志还利索!”
2014年,周玲因工作调动来到了醴陵市公安局法制大队,担任预审专干。她时刻牢记着队长“师傅”的教导——预审员不能只会审核案件,更应是全局办案单位的“万金油”,既要全心对自己审核的法律文书负责,又要全力为基层提供法律咨询和案件指导。作为全局唯一的女预审员,她业务素质好、沟通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得到了领导和战友的一致好评。以至于后来轮到她值班的日子,所队的同事纷纷前来办审批手续,大家都说:“小周看案卷,那是又快又好!”
2016年,公安部督办的“3·15”维卡币特大网络传销案让周玲迎来职业转折。涉案金额近150亿元、涉及百万会员,案件卷宗堆满半间会议室。作为专案组法制专干,负责法律文书把关的她白天审核证据链,夜晚起草法律文书,连续3个月“钉”在办公室。
“全市第一次侦办这样重大的网络传销案件,必须锁定每一份证据的合法性。”周玲承担起案件的指定管辖、报捕申请、数据统计、情况汇报等工作,编制办案流程模板,为审讯组民警出具犯罪嫌疑人补充侦查提纲百余份,还多次出差、开展学习研讨、对接检法部门,为案件的顺利侦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终,12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16亿元涉案资金被冻结,该案被评为全国经侦系统“精品案例”,周玲本人也荣立三等功。
调入株洲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后,周玲的战场转向金融风险防控。在“十个清零”专项行动中,她既是方案设计者,也是前线督导员。为厘清风险主体底数,她组织经侦、治安、派出所等警种,联合处非、金融、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对风险主体开展“三查”,通过案件自查、现场检查、专项排查,实现“底数清、有人盯、措施实、风险低”。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全市风险主体分类处置率达到100%。
去年深冬,怀孕5个多月的周玲仍奔波在督导一线。针对重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她梳理出120余份补证提纲;为安抚情绪激动的投资群众,她将手机变成“普法热线”,最多时一天接听百余通电话。同事劝她休息,她却说:“我们快一步,群众的养老钱就多一份保障。”因工作业绩突出,她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专项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市公安机关政绩考核工作评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工作之余,周玲是“警马”俱乐部的“风一般的女子”,重庆、广州、长沙的马拉松赛道上都留下过她的足迹。如今,这位飒爽的“准妈妈”女警正期待着人生新角色的升级,但她更坚信:“无论是冲刺马拉松,还是打击防范经济犯罪,都需要同样的信念——坚持到底,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