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在助残日到来之际,我们认识一位扎根一线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吴勇。由于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吴勇的左腿落下终身残疾,但他在中药材玉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及繁育等研究领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助力当地玉竹产业发展,也活出了自己生命的精彩。
再有三个多月,中药材玉竹将迎来收获期。看着农户家里成片成片长势旺盛的玉竹,吴勇终于吃了颗“定心丸”,因为这批玉竹熬过了病害高发期,今年的收成算是有了保障。他粗略算了笔账,农户预计一亩能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更关键的是,这批玉竹品种的试验成功,是吴勇和团队成员持续数年技术攻坚的成果。他说:“真的很开心,我们把野生的玉竹资源收回去之后,经过驯化之后,包括繁殖,变成一个新的品种。老品种退化之后,如果新品种没有选出来,那么二三十年退化之后,产业就萎缩了。新品种就有可能让这个产业欣欣向荣,所以科研人员发现新品种是非常开心的事情。”
2018年,研究生毕业的吴勇考入邵阳市农科院。由于幼时患小儿麻痹症,他的左腿落下终身残疾,领导考虑到他身体不便,安排他在实验室工作。但吴勇得知后,不但主动申请野外调研,而且要求去刚组建的生物中心,参与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的工作。吴勇表示,再大的困难他都敢去尝试,可能这种骨子里的乐观,他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很多事情都敢于去闯。心不残,就身不残。
心不残,就身不残。正是这股积极乐观、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让吴勇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针对近年来,邵阳玉竹产业发展遇到的品种杂乱、辨识不清等难题。吴勇和团队成员一次次深入深山老林,采集样本进行分析鉴定。
因为行走不便,对吴勇来说,野外调研时摔跤是家常便饭。一次由于站立不稳,吴勇倒下时不小心扒掉一块石头,瞬间大量马蜂飞出,将他蜇得浑身肿胀,送医抢救后才脱离危险。但不久他又乐此不疲地往外跑。吴勇说:“如果你不是到地里去,不是去一线调研,去发现问题,在实验室是很难去解决问题的。邵阳的山区我都去过,还有邵阳周边的,像郴州、广州连州、还有慈利等,这些地方几乎都跑遍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这个品种之间的差异。”
多年来,吴勇和团队搜集了近30份玉竹种质资源,筛选和培育出10多个抗病性好、产量高的玉竹品种,并成功推动了近万亩玉竹基地的品种更新。他还提出了玉竹种植规范化等一系列对策,在种质鉴定和提纯复壮、种植管理提效等多个方面,为玉竹标准化种植提供了重要参考。领导评价吴勇:“这个小伙子最大的优点是自强自信。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有身体缺陷的人,并且比普通人更能吃苦。”
如今,邵阳玉竹的生产和销售量占比全国70%以上,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50亿元。未来,吴勇希望能进一步推动玉竹的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让邵阳的玉竹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吴勇说:“我想把邵阳玉竹能够真正推广出去,让整个玉竹产业能够欣欣向荣。对家乡的农业,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从一粒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人总需要精神的力量来滋润自己,从事农业,自己真的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