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90后守护“90后”

发稿时间:2025-04-29 10:55:00 来源: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王琪鹏

  要用年轻的心态做养老。

  游波

  东城区光大汇晨东四老年公寓负责人

  东四七条长长的胡同里,有一座小小的养老院。在这里,一群“90后”老人被一位90后年轻人照顾得妥妥帖帖。

  光大汇晨东四老年公寓是一家以照料失智失能老人为主的养老机构,目前住着17位老人,90岁以上的就有9位,最高龄的99岁。90后游波,是这家胡同养老院的“掌门人”。

  游波是陕西姑娘,戴着一副细框眼镜,看上去文文静静。游波早早就与养老行业结下不解之缘。上高二时,一份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上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引起了她的兴趣。“还有‘管理’老年人的专业呢?”不成想,她后来不但学了这个专业,还当上了养老院院长。

  “这姑娘厉害,全能!啥啥都懂,把我们照顾得很好。”说起这位90后养老院院长,一位老人竖起大拇哥。

  “全能”是怎么练成的?游波的秘诀是:“用年轻的心态做养老。”

  2016年,游波毕业来到北京工作,从一线养老护理员做起。为了更专业,她四处参加培训,经常是晚饭都来不及吃,就急匆匆地去上课。有时培训结束,已是晚上11点多,地铁都停运了。就是凭着一股韧劲儿,游波先后拿下了高级养老护理员、助理社会工作师、营养配餐员等证书。

  2022年,游波被调到光大汇晨东四老年公寓担任负责人。这是由一座二层小楼改造而成的养老院,面积小,布局紧凑。条件虽然有限,但进入其中,却有一种家的感觉。在工作人员的精心打理下,院里的花花草草长势旺盛。81岁的李奶奶还把家里养了十几年的乌龟一起带来,给养老院添了不少乐趣。

  养老,观念却不能老。过去,都觉得对老人照顾得事无巨细才算好。一些护理人员习惯给吃饭慢的老人喂饭,久而久之,老人的自主进食能力就会退化。游波提出,护理人员不应过度干预,要让老人的剩余功能得到充分锻炼。正是在这种理念引导下,一些半自理的老人身体状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以前,一提到养老院,很多人都觉得沉闷压抑。为了改变人们对养老院的刻板印象,游波提出“软性服务”,引导员工从微笑做起,每天都开开心心。走进这家胡同养老院,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会主动跟来访者打招呼。“快乐会传染。员工的心情明媚了,也能把这种情绪带给老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胡同养老院”里悄然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不但原有的房间重新进行了改造,日常的照护服务也更加科学。短短两年,入住率就从57%提升至89%,还通过了二星级养老机构评估。92岁的赵爷爷考察了好几家养老院都不满意,来到游波这里,他当即拍板:“就这儿了!”

  作为一家社区嵌入式的养老机构,这家小小的养老院不光服务入住老人,还为周边胡同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目前,他们已累计签约家庭养老床位219户,不但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送餐。

  “正是有了你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的安心!”今年3月,一位老人的子女给院里写来感谢信,让游波很感动。她感慨,做养老虽然辛苦,但这种欣慰无可替代。

  今年是游波从事养老行业的第十年。这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养老,同事对她的称呼也从“波波”变成了“游姐”。她说,虽然称呼变了,但用青春守护夕阳的初心没变。“我们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更是老人幸福晚年生活的守护者。”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