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参建者赫伟:
“我们培养的当地技术工人十分抢手”

发稿时间:2025-04-21 10:54:00 来源: 北京日报

  吴哥国际机场。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王振禄

  在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以东40公里的原野上,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格外亮眼。融合高棉风韵与现代美学的赭红色航站楼如大鹏展翅,玻璃尖塔与吴哥窟石塔遥相辉映,喜迎八方来客。

  每次从新闻上看到这座由中柬携手打造的文化地标,中铁华铁北京颐和工程监理公司总监理工程师赫伟就忍不住多看一会儿。有国内朋友乘坐飞机至吴哥国际机场,他总会炫耀地说一句:“那是我们中国工程人的骄傲。”

  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于2023年10月通航运营,是中资企业在海外以“BOT模式”(建设—运营—移交)建设的第一个国际机场,也实现了国内民航机场海外投资建设运营“零的突破”。

  “暹粒原有机场距离吴哥窟古迹仅有大约5公里,飞机起降噪声会对吴哥窟古迹造成影响。为保护濒危世界文化遗产,柬埔寨政府决定重新选址建设新机场。”赫伟回忆说,2019年,他受公司委派作为暹粒吴哥国际机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项目建设。

  整个机场项目占地700公顷,等级为4E级,共38个停机位,航站楼建筑面积8.18万平方米,跑道长度3600米,可满足主流大型宽体客机起降。到2024年年底,吴哥国际机场共开通8个国家的17条航线,正逐步成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航空支点和中转站。通航至今,机场不仅直接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还极大地促进旅游、酒店、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

  “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监理团队便协同中方参建单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累计培育了600多名当地的技术工人。”赫伟介绍,中方团队对这些工人的培养并非简单针对某个工种,而是带领他们从最开始零星配合工种到最后熟悉并掌握整体工艺流程。“得益于当初‘全过程’的培养模式,这些技术工人如今十分抢手,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竣工后他们便迅速转战到其他在建机场,成为项目建设的主力军。”

  赫伟欣赏着微信朋友圈里当地工人分享的机场美图,“我期待有时间乘飞机再去一次,以一个游客的身份,打卡我们中国工程人建设的机场。”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