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郭御风:抢占AI发展制高点要靠协同创新
发稿时间:2025-02-20 14:18: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今年春节,中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的开源模型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名副其实的“爆款”。多年从事国产芯片研发设计的全国政协委员、飞腾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最近一直在忙着带领团队完成“中国芯”与DeepSeek的全面适配。“这个现象级事件非常振奋人心,以前大家认为只会在美国硅谷发生的事,如今在中国也发生了。”他认为,这表明了中国的创新土壤可以孵化出世界级高科技公司。
这个创新故事影响的远不止是科技圈。郭御风所在的飞腾公司是国产CPU设计研发的“国家队”,最近,很多行业企业都找到飞腾公司,希望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对大模型和个性化智能体的不同需求,定制化研发芯片。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过去几年郭御风一直围绕着“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履职尽责。他所从事的集成电路行业是科技行业的算力底座,是新质生产力的先锋队。风云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该往何处走?“卡脖子”问题怎么解决?带着这些思考,他在履职的过程中更多聚焦国产CPU芯片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调研走访。
调研中他注意到,作为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关键一环——人才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集成电路和AI领域急需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但高校课程体系更新滞后于技术迭代,学生实践能力与产业需求脱节。产学研协同机制也不够健全,校企合作缺乏长期稳定的联合攻关平台,高校科研未能有效对接产业实际需求。此外,多数高校仍依赖国外软硬件教学工具,制约了本土人才培养能力提升。
2024年全国两会上,他提出“构建集成电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以新质劳动力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引起了业界不少共鸣。很快,他的提案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复。2025年1月,他又受教育部邀请参加了一场关于人才培养意见征集的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言。
这次,他谈了一些自己在调研中观察到的细节。近年来集成电路专业被设为国家一级学科,众多高校纷纷成立集成电路学院。与两三年前相比,毕业生的专业性逐年增强。但问题依然存在,比如近两年高校相关专业教学过于偏重人工智能应用、软件体系等,一些高校计算机学院的核心必修课取消或弱化了专业课程,导致学生缺乏基础体系的扎实培养。
他建议要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校企产学研合作深耕细作,为培养新质劳动力创造正向激励环境。“会后,教育部多位司长又专门找到我,继续讨论具体操作事宜。”郭御风说,这些经历都让他感受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极度重视。
近期,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还是国产单机游戏、动画电影、人形机器人等,都在全球引起了轰动。郭御风认为,之所以能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产品,跟国家近年来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密不可分。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爆发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因为需求驱动,倒逼技术迭代升级。国产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这对国产通算处理器芯片和智算处理器芯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算力更强,而且要更懂产业,能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好赋能。“这就需要我们从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去迭代、升级我们的新品产品。”郭御风说,飞腾正推动腾云S5000C、飞腾腾锐D3000等产品与国产大模型的深度适配,未来将在智慧医疗、工业质检等领域形成示范应用。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人工智能+行动”,过去一年,郭御风持续深入国内半导体企业和AI企业开展深度的调研,分析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目前产业中主要存在“产业链发展不平衡”“技术与产业落地之间存在较大鸿沟”以及“‘内卷式’竞争等乱象屡禁不止”三方面的问题。
产业链发展“头重脚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发展迅猛,但硬件、基础软件等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相对较弱。他直指关键问题,“DeepSeek仍需要国外芯片企业所打造的产业生态作为支撑,自主可控AI芯片及软件栈研发和规模化应用迫在眉睫。”
同时,技术与产业落地之间存在较大“鸿沟”。部分智算中心项目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规模、轻实效”的问题,为了追赶风口盲目投入资源,忽视AI技术与产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应用价值未得到充分释放,导致高投入、低产出、重复建设。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郭御风注意到,人工智能产业在我国正处于“野蛮生长”阶段,市场规则还不够健全、成熟,部分厂商为争夺市场份额,采取低价等“内卷式”竞争方式,导致行业生态恶化,难以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难题,不利于产业的良性发展,削弱国际竞争力。
针对这些问题,他认为,必须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关键在于强化人工智能协同创新,扬长补短、凝聚合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实现高水平应用。
他计划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加速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协同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机制”等,希望国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芯片+算法+场景”的攻关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同时,推动多模态行业大模型在垂直场景落地,填补技术与应用间的“鸿沟”。
他期待,建立公平、高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和生态共建,推动中国在AI浪潮中快速抢占制高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20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