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创新”守护铁路“方向盘”的安全——
给道岔换上“活关节”穿上“铁布衫”
发稿时间:2025-02-20 14:05:00 来源: 工人日报
秦巴腹地的安康站,阳安、西康、襄渝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候车室内,人流如织;窗外,一列列满载着归心似箭旅客的列车驶向家的方向。
春运期间,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安康电务段安康电务车间的职工们,用科技创新默默守护着铁路的“方向盘”——大号道岔的安全。
给道岔换“活关节”
“安康站54号道岔J1缺口1.96mm,偏大,建议调整。” 19时50分,安康信号工区工长刘灿和工友们顶着寒风,在襄渝铁路下行线紧张有序地开展检修作业。
54#道岔为五机牵引,俗称“大号道岔”,是道岔中的“战斗机”,性能稳定,列车通过速度快,大多安装在客货分流、两线共用的区段,且安装条件受限处所。安康站共6组大号道岔,它们是全站信号设备的重中之重。
列车高速运行时,钢轨、枕木受到冲击和震压,容易造成道岔框架、开程等装置几何尺寸变形,进而影响道岔的密贴和压力性能。异常信息最多时每月可达36条,需临时要施工计划上道作业,多人配合、反复调试,十分费时费力。
该段“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周宁成带领工作室成员反复研究琢磨,将道岔动作杆与锁闭杆连接组件制作成类似人体关节的活动结构,配合调整螺母和固定螺母,实现无需拆卸即可进行微调的效果,彻底解决了道岔调整难题,作业效率提升10多倍。
只见刘灿麻利地松开两个固定螺丝,用扳手轻轻拧动调整螺丝,道岔开程很快调整到标准的1.60毫米。“不仅方便,精度还高。”刘灿说。目前,该成果已获得国家专利,并在全段推广应用。
给道岔“洗澡”
襄渝线是出川入蜀和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煤灰和油脂混合产生油泥,附着在道岔部件上,容易导致锁钩、连接销等部件磨损、卡阻。每隔一周,刘灿和工友们就要对道岔裸露在外的部件进行清理;每半个月,要用煤油、棉纱反复擦洗;每隔半年,工作人员要将所有道岔杆件拆下来,彻底清洗后再重新安装。
20时25分,刘灿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架高压喷枪,轻轻按下按键,一股散发着清香味的高压油脂激射而出。很快,附着在各处的油泥开始剥落,道岔杆件、锁钩、滑床板纷纷露出灰漆底色,原本不易清洗的沟沟卡卡都变得光亮如新。
一个多月前,刘灿在一次洗车时突发奇想:为何不给道岔“洗澡”?经过网络反复比对,他最终挑选了一种航空清洗用油。经试验,一桶油刚好清洗一组大号道岔,效果非常好。
为了压减成本,作业人员对清洗程序进行优化:每次清洗作业时,先喷清洗油脂浸润5分钟,再用水彻底清洗,最后喷涂油脂进行润滑,清洗油脂可节约一半以上。刘灿算了一笔账:“以前,道岔检修和清洗需要4名信号工,分两个天窗用时240分钟才能完成,现在只需30分钟、一次搞定,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还避免了杆件拆装带来的风险。”
给道岔穿“铁布衫”
冬季的秦岭阴寒积雪,钢轨表面容易结冰。当牵引力大于摩擦力时,机车容易打滑。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火车司机需要不停在钢轨上撒砂,增加机车轮对和钢轨的摩擦力。然而,砂子、铁屑一旦掉入道岔尖轨锁闭部位,哪怕芝麻粒大小的异物,也会导致道岔无法正常转换,给行车组织带来影响。
为解决这一难题,刘灿和工友们仔细观察砂子掉落痕迹,细致测量计算尖轨、基本轨各部位尺寸,使用一种增强塑料制作两杆遮檐罩,用不锈钢制作全封闭钩头防护罩,将钩头、锁闭铁等关键部位全方位保护起来,既能阻挡机车撒砂、铁屑等杂物,又不影响道岔正常转换,就像给道岔穿上了“铁布衫”。
此时,给转辙机重点部位涂油成了日常养护的一项重要举措。他们制作了自动注油装置,以转辙机动作杆为动力,来回运动时撞击加油器触头,实现自动加油。同时,他们还根据每组道岔的转换频率和气候条件,调整出油孔大小,实现精准涂油。此外,他们给两杆遮檐罩加装检查窗,不用开盖,抽拉滑板,即可检查内部运行状态。
“有了这些‘小发明’‘小创造’的帮助,车间首次实现了全年无故障,安康站6组大号道岔从去年12月至今异常信息为零。”安康电务车间主任任郑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