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徐莉:倾听民声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发稿时间:2025-02-19 11:0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推进的今天,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九龙社团联会理事长徐莉走在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前沿。
徐莉于2022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开始了在人大履职的旅程。在此之前,她已是九龙社团联会的理事长,深耕物流领域多年,长期关注民生议题,因此在履职初期便将推动大湾区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正是在这个平台上,徐莉深入了解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战略,涉及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关系到融合发展与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徐莉表示,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她深感责任重大。在履职过程中,徐莉的建议始终聚焦于推动大湾区各方面的融合,涵盖跨境通行、经济、青年、民生福祉等领域。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期间,她提出两项建议:一是建议提升内地旅客离港免税购物额,希望刺激香港消费市场,也进一步促进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往来;二是建议增加事业单位及国家公务员岗位定向招募港澳居民,希望能给港澳青年争取更多内地的发展机会。她的建议获得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随后的政策调整中得到了体现。
“作为人大代表,我的责任是倾听民意,把大家的声音反映到国家层面,推动政策完善。”徐莉说,去年,她联合36名代表继续跟进《关于提升内地旅客访港免税购物额的建议》。2024年6月28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对外发布公告,自香港、澳门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提高至1.2万元。此前,相关免税额度为5000元。
同年,徐莉继续提出了《关于进一步便利旅客赴港通关措施的建议》,建议粤港两地政府需尽快商讨恢复深圳户籍的“一签多行”政策,并可在评估可行性的基础上,将“一签多行”政策逐步、有序复制到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
徐莉的每一个建议都源于深入的调研和实际的民众需求。在履职过程中,她时常走访商会、社团和大湾区内地城市,收集各方意见。“只有走到基层,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她说。
“在香港走访商会和社团时,我听到他们希望有更多内地游客的诉求;在内地开会时,我听到许多内地居民反映赴港签注不便,办理时间长,影响了他们的旅行和商务活动。”徐莉的这一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自2024年12月1日起,深圳市户籍居民和居住证持有人可以申请办理赴香港旅游“一签多行”签注,在1年内可不限次数往来香港地区,每次在香港逗留不超过7天。这一政策的落地,大大便利了深港两地的人员往来,也促进了香港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
除推动通关便利化和消费政策优化,徐莉还关注到了粤港澳大湾区银发经济产业的发展。2024年,她提出《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银发经济产业的建议》,建议既要突破养老福利跨境携带的限制,减少香港长者选择到大湾区养老的阻力,也要增加大湾区可供香港长者选择的优质养老服务,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
徐莉多次走访大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亲身了解香港、广州和中山等地的养老服务情况。她发现,香港在对老年人群体的照顾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尤其是硬件设施、护理人员配备方面。相较之下,广州和中山的老龄化社会服务机构,硬件条件更为先进,护理人员数量也较为充足,且费用相对适中。为此,她建议,大力发展大湾区银发经济产业,可兼具经济与社会价值意义,既可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发掘新动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纾缓香港养老服务的压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从优化免税购物政策、便利旅客赴港通关到助推银发经济产业的发展,徐莉在履职过程中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她将继续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携手并肩,推动大湾区各项政策的深化落地,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启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安琪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19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