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刀上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因此磨片工对针尖大的疵点都不放过
我为冰雪健儿磨冰刀
发稿时间:2025-02-19 10:58:00 来源: 工人日报
户外天寒地冻,车间里设备轰鸣,58岁的乔峰聚精会神操控着精密磨床。机床上,绿色的冷却液不断喷涌,随着砂轮飞速旋转,4片冰刀刀片渐渐打磨成型。
乔峰是长春百凝盾体育用品器材有限公司磨片班组的骨干。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亚冬会上,不少运动员使用的冰刀就产自该公司。能用自己磨制的冰刀助力冰雪健儿在赛场上摘金夺银,乔峰与有荣焉。
“我小时候就爱溜冰,30多岁还利用业余时间跟老师学过滑冰。”乔峰告诉记者,要充分享受在冰上风驰电掣的快感,离不开一副好冰刀,这也是他几年前选择入职这家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
磨制冰刀这个生产环节,包括三道工序:粗磨、抛光、精磨,乔峰主要负责最后一步“精磨”。在他看来,冰雪运动的最大魅力是充满挑战性,而他手头这份工作亦然,“细心、耐心、责任心,缺一不可”。
“专业冰鞋对冰刀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精度以道计算,1道等于0.01毫米,1根头发丝的直径通常也就7道。我精磨后的冰刀刀片,精度比粗磨后提高近30道,这需要丰富的磨床操控经验、千分尺一般挑剔的眼睛、细致入微的手感,还要有精益求精、锱铢必较的精神。”乔峰说。
磨床一次可以打磨4片冰刀,每次耗时四五十分钟。设定好各项设备参数,乔峰守在磨床前,不时查看机床运转状态和刀片打磨情况,或拿起刮板轻拂刀片,清理打磨下来的金属碎屑,以免金属颗粒夹在砂轮和刀中间,损伤刀面。
“打磨冰刀就好像‘绣花’,需要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守着一台机器反复做同样的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年轻人觉得枯燥乏味,耐不住寂寞,不愿意干这活儿,我们班组几个人都已年过半百。”乔峰认为,磨片这份工作打磨的是冰刀,更是心性。
生产旺季,乔峰一天要精磨28~30片冰刀刀片,在机器旁站6个小时左右,双腿和双脚酸麻胀痛,每晚都要用热水泡脚来缓解疲劳。
工作不算轻松,而他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他说,速滑比赛争分夺秒,冰刀刀片上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所以,作为磨片工,必须拥有高度的责任心。
每打磨完一组刀片,乔峰都会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一次,组装工序偶然在一个刀片上发现一处针尖大的小眼儿。这个疵点,若不是对着光线反复调整角度去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乔峰却自责不已。自此后,他在工作中更加细致用心,经他手磨制出的刀片,一直保持着极高的产品合格率。
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冰雪装备企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从滑雪鞋等大众运动装备,到高速弹射系统等竞技体育装备,再到造雪机等场地装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全产业链冰雪装备器材。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至2023年约900家,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20亿元。吉林、黑龙江等地已形成多个产业集群。
2024年12月,吉林省发布《关于推动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快推进“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建设,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实现寒地冰雪经济迭代升级。并提出,到2030年,吉林省冰雪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目标为50亿元。
“作为行业一分子,我感到特有干劲和奔头,希望更多的冰雪运动健儿穿上我们生产的冰刀后,能在赛场上取得佳绩,勇夺奖牌!”乔峰笑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