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宋燕:推动高校博物馆“破圈”
发稿时间:2025-02-17 11:0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一块仅有指甲盖大小、十几克重、表面印有较为完整的“郢爯”印文的文物,被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讲出了新花样。
郢爯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金币,在面向青少年讲解时,宋燕把它比作楚国的“支付宝”,是古人解决跨区域大额支付难题的智慧……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她妙趣横生的讲解吸引了大量参观者。春节假期,包括六朝博物馆在内的南京市博物总馆旗下的7家博物馆、纪念馆,成为游客打卡必选项。
透过博物馆热,宋燕感受到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炙热的渴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宋燕一直关注如何让博物馆吸引、惠及更多青少年。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宋燕提出将“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列入“儿童友好城市”发展规划的建议。建议很快得到反馈,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支持指导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标准制定。南京市的一些博物馆也逐步关注到儿童视角的“一米高度”,从调整展柜高度到增加展厅亮度、修改讲解内容等,都是为了让青少年能更充分地走进历史、了解文化。
宋燕说,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文博人前行的重要动力。2024年,宋燕为青少年献上“知来处 明去处——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到博物馆去”“博物馆——行走的课堂”等多场文化讲座,她讲述历史故事,传递文化价值。
已在博物馆工作了30多年的宋燕格外看重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除公共博物馆外,她还看好高校博物馆在教书育人和文化传播方面的独特优势。从2024年6月开始,她和南京市文联的工作人员花了3个月的时间,对南京的高校博物馆进行整体调研,走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众多高校,每一所高校的博物馆都独具特色,承载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学术记忆的展品,让宋燕感受到这所百年名校的厚重与辉煌;东南大学的土木工程博物馆里,各种创新模型和科技成果展示,彰显现代工程技术的魅力;南师大的博物馆中,教育史的传承与丰富的藏品,见证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调研中,宋燕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运营现状、面临的困难和对未来的思考。“这些高校博物馆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未来,我希望这些博物馆能够定期面向中小学生等青少年开放,让孩子们提前感受百年高校的魅力。”宋燕说。
此外,她还走进校园,与师生交流,了解大家对高校博物馆的需求和建议。
2024年9月1日,“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成立。同时,首届“南京高校‘博物馆’联展”暨大学新生“第一课”活动启动。“我参加该项活动后发现,青年与博物馆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宋燕说。
一年来,宋燕更加努力地发掘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宋燕和同事策划组织了“2024年度南京市职工技能大赛‘博物南京’讲解员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提升了全市讲解员的业务水平,也为观众带来更高质量的参观体验。
2024年,南京的各家博物馆接待客流量超4800万人次,总馆直属场馆客流量超430万人次。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宋燕主动与20多家中小学结对开展活动,送流动展览进校园,让更多孩子能够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同时,他们还运用教育系统线上平台,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博物馆的魅力。
南京市博物总馆的社教项目成果斐然。六朝博物馆进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非遗周周学”“六朝青”博物馆课堂进社区(校园)志愿服务等1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梅园风范万古青 致敬楷模勇作为”主题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等入选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结合一年来的调研,宋燕将把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等建议带到今年的全国两会。她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同有关部门一道将博物馆建设得更完善、更成体系,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积极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通讯员 贾世淼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2月1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