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春运进行时】列车“医生”

发稿时间:2025-02-12 11:08:00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春运进行时

  光明日报记者 陆健 光明日报通讯员 秦宇杭 严钰琳

  “慢一点,再慢一点,探头速度小于50mm/s,角度3°至5°,力度控制在2~5N之间……”

  日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北车辆段检修车间,探伤工陆佳明紧紧盯着探伤仪屏幕,右手不断调节探伤仪的灵敏度,左手按着探头反复移动。

  对列车探伤工来说,这一刻,每一条波形变化都至关重要。

  杭州北车辆段乔司检修车间,长三角地区最大的“铁路医院”,经历了上万公里“长途跋涉”的货运列车将在这里接受各科“医生”的全方位体检。

  仅火车身上的一条“腿”——轮对,就要经过二十余名货车“医生”的专项检查诊疗,才能组装复位,整装出发。

  陆佳明是一名90后,也是这座车间的“影像科医生”。10年里,陆佳明像对待病人一样,对待每一条轮对。当天,这条经过长途跋涉的货车轮对,正等待着他的细心诊断。

  “就像是给病人做B超。”陆佳明低声说。每一次探伤,他都必须从超声波屏幕中的微小波动中,找到可能藏匿的裂纹。

  早上9时,经过初步检查的轮对被送到陆佳明手中,显示出疑似裂纹的迹象。他检查信息,确认无误后,开始了复查工作。抹上耦合剂,标记起始位置,探头轻轻触碰轮对表面。随着探头缓缓移动,屏幕上波形不断跳动。每一个波峰波谷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条裂纹都是一个潜在的隐患。

  “刚入行时,我连探头都拿不稳,手也总是抖。那时,眼睛总是盯着手里的探头,忘记了看屏幕上的波形。每一条裂纹,都是对眼力、手劲、经验的挑战!”从业10年,1万多条轮对的检查,让陆佳明从拿不稳探头、找不到裂纹波的“小白”,成长为有一手绝活的技术“大拿”。

  如今,他眼神中的锐利不亚于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屏幕上每一条波形的细微变化,都能引起他的警觉,而这一切,都源自那份日积月累的经验和手感。“裂纹的波形稍纵即逝,得抓住那一瞬间。”他低声说,目光没有离开屏幕,“只有眼睛比裂纹更尖,心思比裂纹更细,才能看得清,看得准。”

  “轮对的探伤影响着整个列车的安全。”轮轴探伤班工长茹凯明告诉记者,“哪怕是0.5毫米的裂纹,都有可能成为隐患。”而春运期间,轮轴探伤作业量明显增加。平均每天,陆佳明和同事们要手动复探250条轮对,平均每位探伤工每天要检查60多条。对他来说,这份工作并不只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份责任,是一份守护无数旅客平安归家的承诺。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1日 10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