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轨上“绣花”的00后女孩
发稿时间:2025-01-24 11:0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昊鹏哥,看,太阳出来了。”“别看了,走,干活了。”1月21日清晨7时40分,在焦柳线K21+00附近的铁路线外,王昊鹏看着初升的太阳,紧了紧身上的棉衣,转身和李雪洁、祥榕、骈秋羽抬起沉重的工具和零配件走上铁道线,进行钢轨轨距精改作业。
焦柳线是贯穿我国南北的一条客货混跑铁路。进入春运,正是电煤运输和旅客出行高峰,每天有94对货车和10趟客车从这里通过。
王琼、陈伊丹、李雪洁、祥榕、骈秋羽5个女孩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月山工务段捏掌线路车间捏掌维修工区的线路工,王琼和陈伊丹今年22岁,李雪洁、祥榕、骈秋羽都是23岁,2023年10月,5个人一起来到捏掌维修工区。
王昊鹏是精改小组负责人,今年25岁。春运以来,他带着这群00后女孩,每天早上7点前赶到铁路边等候作业命令下达,伴随着初升的太阳维修线路。
来到需要精改的地点,按照分工,负责测量数据的祥榕和骈秋羽手提电子道尺,每走1米就弯腰低头,把电子道尺显示出的“3.4”“3.9”“4.4”“4”等数字写到轨枕上。
与普通的道尺不同,电子道尺精度可以达到0.01毫米,测量数据更为精准。“这些数字就是轨距的误差,如果相邻两个数值差超过0.3毫米就要调整。”看上去文静瘦弱的骈秋羽测量数据时一点儿不含糊,“高科技工具为保障火车安全提供了很大帮助”。
王昊鹏介绍,两根钢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1435毫米。如果出现误差,火车行驶时会出现蛇形摆动,不仅影响旅客乘车舒适,严重的还会影响火车行驶安全。
“轨距精改就是通过精确调整轨距,把相邻轨距数值误差控制在正负0.3毫米。”王昊鹏说,为了保证火车行驶整体平顺度,让旅客在车上更舒适,春运以来,他们加大了轨距精改工作力度。
操作着轻便的锂电扳手,轨枕上的螺栓被王昊鹏快速卸下。李雪洁从工具袋里拿出一把蓝色的尼龙后座,看着轨枕上的数字,挑选着标有“2-4、1-5、0-6”等不同规格的尼龙后座,“这些数字代表着厚度。通过不同厚度(的尼龙后座)就可以把轨距改到标准。”李雪洁说。
“保证误差不超过0.3毫米,要用不同规格的配件一点一点调整,并要保持轨距一致性,不能忽大忽小,否则火车还会晃动。”骈秋羽告诉记者。
性格开朗,喜欢做手工的陈伊丹点子多、悟性好。“我是她们的开心果”,陈伊丹觉得轨距精改是在钢轨上“绣花”,像她做手工一样,既要细心还要有耐心。
更换完尼龙后座,陈伊丹拿起锂电扳手,祥榕则拿上电子道尺,开始最后一个环节的工作,复紧螺栓、检查轨距是否达到标准。
“1.5、1.5、1.6,符合标准。”“这处不行,2.0,换个后座看看。”祥榕和陈伊丹仔细查看轨距,不时重新调整。
9时20分,作业结束,他们负责的线路全部精改完毕。
“春运以来,我们的工作量比平常增加了不少。”走下线路,个子不高、笑起来可爱的王琼用力提起一袋配件,“刚上班时一点力气都没有,一年多的锻炼,现在有劲了”。
李雪洁说,春运对她们几个姑娘来说是一次考验,“我们一定会把线路养护好,让火车安安全全”。
“每天看着火车‘丝滑’地从我们养护的铁路上驶过,非常有成就感。”满脸是汗的祥榕说。
看着阳光下这群朝气蓬勃的00后女孩,“昊鹏哥”向她们伸出了大拇指。
5个女孩的家都在距离工区40多公里外的河南焦作。她们说,因为要值班应急,今年春节不一定能回家。“但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保证春运运输安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