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复旦“博医团”:连续30年行走大山为民送医

发稿时间:2024-08-28 13:26: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讯(汪蒙琪 孙芯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今年暑假,200多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的专家志愿者和博士生志愿者,组成11支师生医疗志愿服务团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服务人群践初心,奋斗强国启新程”大型暑期医疗志愿服务。

  据悉,今年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以下简称“博医团”)成立30周年。自1994年成立以来,“博医团"30年间踏足23个省(区、市)39个县72家医院,行程超过35万公里,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被誉为“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

  与往年相比,“博医团”今年的服务线路拓展,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扩容下沉,并且携手当地各家医院,紧密编织起一张爱心义诊、送医入户的网络。

  在江西会昌义诊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医生李明飞接待了一名神色焦虑的中年男子。他年仅3个月大的小儿子患有先心病,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偏慢,跑了当地几家医院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由于孩子母亲还在住院治疗,家中3个孩子只能靠父亲一人抚养。

  队员们第一时间联系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陈灏珠院士基金“心肝宝贝”项目愿意给予这个家庭支持。

  在新疆喀什古城社区一名行动不便的患者家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陈飞雁入户诊疗。“骨科疾病讲究‘阶梯治疗’,但这里的老人可能没有及时看病,错过早期介入。”观察到患者病情已到中重度,陈飞雁为患者详细分析情况,提出下一步治疗方案。

  此行喀什,是陈飞雁第五次参加“博医团”志愿服务。2003年以来,他先后前往江西赣州、安徽宣城、陕西宝鸡、青海玉树、宁夏固原等地开展医疗志愿服务,“这些经历让我直观感受到老少边穷地区缺医少药的现实情况。我想把先进的医疗理念和技术方法带到这些地区,推动医疗均质化发展”。

  如何在技术“输血”的同时,实现人才“造血”?

  除了面对面为当地百姓开展医疗服务,每到一处,“博医团”都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教学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学术交流与培训等多元化形式,助力提升当地基层医疗系统的服务能级,增强当地医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努力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30年间,一代代“博医团”人秉持“为人群服务”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将这份大爱与精神接续传承下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把前沿技术带到基层一线,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