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追梦·一线职工风采录】在640米“地心”深处掘进

发稿时间:2024-05-20 11:03:00 来源: 工人日报

  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2#竖井施工进入提质增速阶段。眼下,33岁的项目总工程师肖勇正带领26名青年技术人员和360余名施工人员坚守施工现场,争分夺秒地在640米的“地心”深处掘进。

  据悉,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2#竖井工地的380余名参建人员中,35岁以下的有120余人,遍布在项目建设的各个岗位,为高黎贡山隧道建设奉献青春力量。其中,工程技术团队平均年龄27岁,是2#竖井施工的“最强大脑”。

  1991年出生的肖勇,已先后参建了云桂铁路、张吉怀铁路、滇藏铁路丽香段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由他带领的技术团队,曾连续3年荣获广东省市政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二等奖和2023年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优秀奖。

  2023年8月,担任大瑞铁路2#竖井总工程师后,他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2#竖井地形条件复杂、地底情况特殊,肖勇和工程师们每天都要奔波在工地各处,24小时待命,攻克影响隧道施工的各种不良地质条件。目前,2#竖井井底车场已经建设完毕,正洞、平导已新施工近700米,这也意味着,往后的工程进度将开启加速模式。

  竖井施工最大的挑战在于出渣率。为了提高效率,肖勇带领团队进行技术创新,通过数十次、半年之久的研讨、试验和技术改造,他们将每天的出渣量从500方提升至900方,创造了超深竖井出渣率的新纪录。

  “之前受地下环境影响,机械设备故障率较高,3月进行调整后,现在正以‘跑步’方式把隧道从井底往两端打,进度会有很大提升。”肖勇介绍说。

  在2#竖井的罐笼控制室内,33岁的蔡志胜和00后竖井运维技术员陈鑫源正在指挥竖井副井罐笼平稳下放,以确保工人安全地从地面下降到地下作业面进行施工。

  为了能让装载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安全下放到井内,避免磕碰井壁,蔡志胜和陈鑫源需要对每一个拆分部件的尺寸大小、重量进行排查,并再次测量和称重。施工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工人们都会第一时间找到蔡志胜和陈鑫源,因此他们不得不时刻保持待命状态。

  “项目开工我就过来了,在这里已经待了9年,中间回家的次数比较少,已经连续3年在项目上过春节了。”蔡志胜坦言。

  2015年底开工建设以来,高黎贡山隧道作为大瑞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创造了我国铁路最长隧道、最长斜井、最深竖井等9项纪录。目前,高黎贡山隧道掘进进程已经过半。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