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北大红楼里 有一个57岁老民警关于守护的故事

发稿时间:2021-10-08 16: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建党百年,当人们走进北大红楼见证革命历史、坚定信念信仰时,很少有人知道,一位老民警守护“红色地标”的故事。

  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东华门派出所民警陈元石今年57岁,身姿挺拔、步态沉稳,不说话时,眼底透露着安宁,但只要提起“红楼”,提起“银闸”社区,便露出一种会心的光芒。

  北大红楼,每个角落,他都行走了无数遍;银闸社区,每个门院,他都能娓娓道来一段故事。从风华正茂,到满头白发,守护好“红色地标”,为辖区平安撑起一片天,是他作为社区民警最朴素而深沉的情感。 

  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东华门派出所陈元石(右)守护北大红楼。

  群众的小事都是大事

  1964年,陈元石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他,对“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再熟悉不过了。1981年,北京市人民警察学校成立,年少的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第二年,在家人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陈元石顺利考上北京市人民警察学校,成为了警校二期的学员。

  毕业不久,22岁的陈元石来到东城分局东华门派出所工作。一到派出所工作就担任社区民警,接管了东四西大街治保会。

  “那时候还不叫居委会,叫治保会,我们治保会可是全国先进的治保会!”说到这里,陈元石言语间仍是抑不住自豪和赞赏,但话头一转“可我心里也是没底啊,这么优秀的地方,我年轻又没经验,能行吗?”

  沉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他深知自己不仅要好好干,还必须干好。于是,22岁的小陈天天扎在管片儿,拉着“红袖标”走东串西,不出个把月,就把管辖内的家家户户摸了个门清。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是社区居民们总念着我,教着我,真心待我”。说起社区居民来,陈元石的眼里还是会闪起微光,而这种真心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大爷大妈们更是对这个初来乍到,却浑身透着稳重和细致的小伙子照顾有加,亲近的就像自家人。

  这样的以真心换真心的群众工作,也为传承全国先进治保会的优秀成绩和传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东华门派出所陈元石(右)守护社区居民。

  2000年初,社区积极分子和陈元石提起,十年前故意伤害他人致死逃到外地的刘某好像偷偷回来了,出现在刘某家老房子附近,街坊们人心惶惶。陈元石没日没夜在老房子蹲守、骑车到社区各个角落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天他就在胡同拐角遇上了刘某,并在警力支援下成功将其抓获。

  老街坊们听说后都高兴得不得了“我们陈儿真是好样的!”,嫌疑人抓获了,街坊们踏实了,陈元石也才安心了。

  一个夏天,陈元石正在外出工作的路上,突降暴雨。他瞬间想到的“我得去社区看看!”完成工作任务,陈元石直奔银闸社区,看到有家居民的墙院被倾倒的大树砸出了大裂缝,他的心又提了起来,他顶着暴雨冲进院,看到居民无恙才算松了口气,随后又忙前忙后检查房屋情况,帮忙联系有关部门解决。

  用陈元石的话说“这都是小事”,但这些群众的“小事”,无论多小,都是他心里的“大事”,也正是一件件“小事”牵系着他和社区居民们的心。

  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东华门派出所陈元石(右)守护北大红楼。

  守护永不褪色的精神地标

  2003年,陈元石接管了新规划的银闸社区。辖区的北京大学红楼历经百年沧桑,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北京第一个党组织……这座红色建筑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地标。

  陈元石深知守护这一片地方的重大责任与意义,2008年,由于建筑安全状况被综合评定为危险建筑,北大红楼启动保护维修工程,1万多平方米、320天工期,最多时有500人同时作业……奥运安保结束的陈元石没有休息,迅速投入到了新的“战场”,他积极响应、全力配合,尽可能摸清周边隐患,规范现场管理,推动建筑维修与周边环境整治的整体提升。

  2020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大红楼开始了新一轮的修缮与备展工作。

  陈元石开启了又一次的“全力护航”,他积极协调承建单位、周边单位与社区居民,保障各项修缮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配合打造升级“全覆盖”安防系统,实现视频监控、报警、门禁等多系统的统一管理与联动。

  6月29日,修葺后的北大红楼正式对外开放。国家文物局专程来函——“感谢东华门派出所多年来一直提供帮助、排忧解难”。在“全力护航”的背后,是陈元石作为一名老党员持之不懈的努力与坚守,他心里期盼着红楼的新风貌,在平凡的岗位、以自己的方式,为革命旧址焕发新的时代风采助力。

  20出头,他从社区工作出发,年近耳顺之年,他依然坚守在社区岗位上。35年来,改变的是周围的环境、是他的样貌,不变的是他公安事业奉献的初心与担当。(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