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90后”戏曲人:田间地头也是舞台

发稿时间:2019-01-24 14:2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韩鹏飞:把戏唱给千万听众 田间地头也是舞台。视频剪辑:綦智鹏

  “戏曲就是我的生活和生命,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把戏唱得更好。”“90后”戏曲人韩鹏飞唱戏十几年了,拿过《梨园春》的金奖,也登上过国家级舞台,一直坚持行走在乡村地头,站到听众中间,传播戏曲的魅力和温度。

  韩鹏飞在表演。本人供图

  “天生”的戏曲人,执着的追梦者

  很多人说,一名戏曲演员的成功是“祖师爷赏饭吃”。天生有个好扮相、好嗓子,天生有对舞台的掌控能力……这些先天条件对于一名戏曲演员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韩鹏飞很幸运,自小时候起,他在戏曲方面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韩鹏飞出生于河北邯郸的一个农村,逢年过节,爷爷奶奶都会带着他去看大戏。当时,四五岁的小鹏飞还听不懂,但戏台上那些特别的物件儿和戏曲演员的精美扮相却让他深深着迷。到了9岁,韩鹏飞对戏曲的喜爱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愈发强烈。他利用课余时间,反反复复地看录像,一句句地跟着唱、跟着学。在那年学校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他的一曲稚嫩却自然的《抬花轿》惊呆了一众师生。

  在一个没有戏曲传统的普通农家,父母并不支持韩鹏飞学习戏曲。但家人的反对反而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当时我就想他们越反对,我就越要学,还要学得好。”他向周围爱听戏的大人打听、询问当地豫剧名家的住处,想要登门拜师。不知道问了多少人,走了多远的路,执着的韩鹏飞还真一个人找到了当地的一位名家。在豫剧大家面前,韩鹏飞一点不怯场,他试唱了一段《抬花轿》,纯净脆亮的嗓音让对方觉得这是一个好苗子。跟着老师,韩鹏飞得到了豫剧的启蒙学习。为了博采众长,韩鹏飞后来还跟着豫剧“北派”创始人胡小凤等名家进行了更广泛的技艺学习。

  现如今,韩鹏飞已经归入到胡小凤老师的艺术流派当中。在他看来,胡小凤的豫剧“北派”生于邯郸、长于邯郸,具有鲜明的邯郸豫剧特色,还为豫剧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个邯郸人,自己有义务把豫剧“北派”传承下去,“我要用我们年轻人的方式,用戏曲的方式,唱好邯郸故事。”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表演精益求精 

  韩鹏飞正在演出。本人供图

  韩鹏飞始终觉得学戏不容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他今天依旧坚持的生活习惯,为了把角色雕琢得更精细,韩鹏飞把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戏词都练了无数遍。较起真儿来,韩鹏飞甚至能因为一句唱腔琢磨一晚上。

  韩鹏飞演一出戏,会通过各种办法去了解人物、理解人物,演“红娘”,他就要把整部《西厢记》读完,演《穆桂英挂帅》,他就会把宋朝的历史和有关穆桂英、杨家将的故事全部看一遍。“这种学习办法其实是最传统的、最笨的,但只要对我理解角色有帮助,我愿意多花点时间和精力。”

  从第一次上台表演到现在,韩鹏飞保持着“零失误”的纪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完美表演的背后是韩鹏飞对自己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要求,是对表演艺术的精益求精。

  2008年,韩鹏飞登上了河南电视台传统戏曲类栏目《梨园春》的舞台。河南的观众挺惊讶,心想:这河北小伙子胆儿真大,敢来河南叫板儿。韩鹏飞心里也很忐忑,但他明白,在戏曲比赛的千米跑道上,要想赢得比赛,自己就得快出三百米、五百米。为了让唱腔、表演更加完美,他将自己的认真钻研劲儿发挥到了极致,一路过关斩将,闯过初赛、复赛、决赛,并最终拿到了当年的年度金奖。

  推动戏曲“年轻化”,延伸戏曲生命力

  作为河北省青联委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韩鹏飞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韩鹏飞相信,戏曲不会消失,因为这是长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

  韩鹏飞一直努力做的事,就是对传统剧目进行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在他看来,剧场艺术如果一成不变,观众永远只是老人,台上台下就没有生机与活力了。“如何让戏曲观众年轻化,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看戏,这是我一直在做的。”他把传统的剧目先学到手,以求做到精准理解,再在此基础上用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去讲述戏曲。

  以前的观众主要是“听戏”,老先生们来到戏楼,坐下,拿一杯茶,闭上眼睛去听。“那时的角儿可能只要唱得好就行。”但现在方式变了,观众变成了“看戏”,这就要求戏曲人在化妆上要更加讲究,在服装上要有变化,灯光舞美上要设计得更好看。韩鹏飞认为,把戏曲变得好听、好看、好玩,年轻人才能理解戏曲,才能走近戏曲,喜欢戏曲。

  韩鹏飞的年轻观众很多。2013年,邯郸大剧院举办了他的表演专场。演出后,他通过朋友了解了一下,发现将近一半的观众都是年轻人。“他们看的可能不仅仅是戏,还有舞台、表演、音乐,所以我觉得我这种尝试虽然很大胆,但却挺成功的。”

  韩鹏飞走进课堂宣传戏曲。本人供图

  近几年,韩鹏飞还时常走进校园,尝试让更多青年人发现戏曲的乐趣。他常向学生介绍戏曲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差异,比如现实生活的开门、关门可能只是简单的一个动作,而戏曲的表现形式会更舞蹈化。有时,韩鹏飞还会被问到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对于这些提问,他总会耐心解释,认真示范,用艺术的夸张效果,让年轻人感受到戏曲的趣味。

  韩鹏飞带孩子们感受戏曲魅力。本人供图

  把戏曲送到基层,田间地头就是舞台

  韩鹏飞理解,戏曲一定是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戏曲人有责任和义务把这种精神艺术带到老百姓身边。韩鹏飞每年都会不定期地跟随各种剧团、组织去基层演出。田间地头、祖国边疆,有舞台,就在台上演,没舞台,就站在地里唱。

  在很多村里,他们住的地方都没有床,常常是打着地铺。没有住的地方,他们就到一些放了假的学校,把课桌一拼就是一个床。这种生活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非常遥远了,但其实戏曲人依然在经历着。“戏曲的生活就是这样,吃的是百家饭,也许这就是戏曲人的财富。”

  韩鹏飞在村子里表演戏曲。本人供图

  很多人问:“鹏飞,你这样苦吗?”“苦,也非常累,但也很甜。”

  有一次,他们来到河南开封的一个村子,附近的大人、小孩儿早早地聚在一块,热热闹闹地等着表演开始。一个老奶奶,骑了很久的三轮车过来,看完演出特别高兴,拉着韩鹏飞的手亲热地说着话。她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圆滚滚的熟鸡蛋,用手绢包着轻轻放到韩鹏飞手里,“孩子,唱累了吧,快吃……。”韩鹏飞还记得,“那鸡蛋热乎乎的”,也让他的心里甜丝丝的。

  戏曲艺术得到基层老百姓的认可,韩鹏飞很知足,每次看到大家为自己鼓掌,他就更加确信,戏曲艺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记者 韩新新 秦家宝 实习生 马存峰)

责任编辑:李婧怡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国青年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