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哥哥”徐玉兰走了,终身成就奖仅剩下傅全香
发稿时间:2017-04-20 11:10:00 来源: 劳动报
就在两周前,徐玉兰和傅全香、王文娟共同获得了白玉兰戏曲表演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没想到,徐玉兰老师还是未能抵住岁月的侵袭,她于昨日17点18分离世,享年96岁。而短短两个月里,越剧界已经痛失范瑞娟和徐玉兰两位大家。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越剧十姐妹,如今在世的也仅剩傅全香老师一人。
永远的“宝哥哥”走了
记者昨日晚间从上海越剧院了解到,昨日17点18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因病于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6岁。上海越剧院党委书记杨碧云透露:“徐玉兰老师由于年龄大了,身体器官也有衰竭,我们越剧院在与家人取得联系,也会筹备追思活动。”
在上海越剧院的官方微信发出悼念文章后,她的戏迷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怀念,而提到最多的便是“宝哥哥”。1958年,由上海越剧院二团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徐进编剧、吴琛艺术指导、钟泯导演的《红楼梦》,首演于共舞台。这是当时引发轰动的一台戏,徐玉兰饰演的贾宝玉一角更是被称为她艺术生涯中的一座丰碑。
徐玉兰曾经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当时的确是花了大力气去演贾宝玉这个角色。上海越剧院越剧二团当时创排《红楼梦》,徐玉兰此前曾经演过《宝玉夜探》等一些贾宝玉的戏,但都是年纪尚轻时的创作,也并未系统地读过《红楼梦》。当时越剧一团《梁祝》与《西厢记》两部戏要去国外巡演,徐玉兰被借去与袁雪芬搭档出演《西厢记》。
徐玉兰还记得,自己坐着火车从上海一路开到列宁格勒,火车足足开了9天9夜。同事们在打牌,而她就在上铺翻看《红楼梦》。回到上海,徐玉兰已读了整整一个月,总算对贾宝玉有了较全面的把握。
心从未离开舞台
徐玉兰出生在浙江新登,是看着当地各路班子唱戏长大的。1933年12岁时,她说服家中长辈让自己学戏。此后80多年,她唱了一辈子越剧,心从没离开过舞台。从当地的“草台班子”东安舞台,到三进上海滩,徐玉兰从老生唱到小生,唱红了半边天,也开创兼收并蓄、舒朗高亢的徐派艺术。
徐玉兰嗓音条件好,音色甜亮、音域宽广,常用音区为11度,唱腔中较多吸收越剧传统的“喊风调”以及绍兴大班、京剧中高扬的旋律和轮廓鲜明的润腔方法,旋律多在中高音区展开,音调大起大落。她的唱腔突破了越剧曲调较为平稳婉约的格调,注入高亢昂扬的因素,尤其是其(弦下腔)突破了原来的唱腔功能,在悲伤痛楚之外更能表现激昂奔放的情绪。如《北地王·哭祖庙》这段(弦下腔),开头一句(倒板)曲调高昂激越,气氛强烈,整个唱句的音调、形式及落音中吸收融化了绍剧(正工)、(二凡)的因素,为全曲奠定了悲剧性的基调。
2013年,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开幕。京剧名家张春华、杜近芳,话剧艺术家郑榕、蓝天野,越剧艺术家徐玉兰和绍剧艺术家章宗义六位艺术家获得2013年中国戏剧节终身成就奖,获奖艺术家年龄均在80岁以上。
当时已经92岁高龄的徐玉兰亲自到场领奖。她在现场激动地表示,这荣誉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只要尚有精力和余力,一定会为越剧事业奋斗终生。
此外,她也毫不保留地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目前国内的戏剧发展存在不少问题,文艺娱乐种类越来越丰富,看戏剧的人少了;某些戏剧工作者平时不练功不练唱,严重脱离了群众;戏剧场馆建设、人才培养这一块的投入没有跟上,戏剧演员训练苦、工资低吓跑了不少年轻人。
越剧十姐妹仅在世一人
今年对于越剧迷来说是颇为悲伤和不幸的。就在两个月前,“梁山伯”范瑞娟去世,两个月后,“宝哥哥”徐玉兰又离开了热爱他们的观众。可以被称为一段传奇的“越剧十姐妹”,如今在世的仅有傅全香老师一人。
70年前的1947年,“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山河恋》———因在上海的越剧演员处处受着老板的控制、盘剥和欺凌,她们渴望有自己的剧场,能自由地演戏。为了筹建创建越剧实验剧场,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演。演出剧目是《山河恋》。如今,这十位演员中,又走了徐玉兰,这也让傅全香一人在世,戏迷们昨日也是唏嘘不已。
左图为徐玉兰昔日留影,右图为其饰演的贾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