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在经济理论山野上下求索
发稿时间:2017-01-04 14:36:00 来源: 经济日报
在经济理论山野上下求索
1月1日,向松祚在家中书房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人物小传
向松祚,1965年生于湖北省秭归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向松祚经历丰富,多年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和世界经济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历史。他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主要著作、译作包括《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不要玩弄汇率》《蒙代尔经济学文集》《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等。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耀眼的朋友圈在业界闻名。早年求学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随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
他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鲜明的性格特征:他曾在商海中搏击,创过业,当过公司董事长和CEO;他在学界也颇有名声,长期担任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演讲也是他的专长,观点鲜明、激情澎湃是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的深刻印象。
2017年新年伊始,《经济日报》记者在向松祚家中对他进行了专访。从成长环境到求学经历,从学术历程到人生感悟……向松祚娓娓道来。
读《彭德怀自述》
一段话带来深深震撼
1965年,向松祚出生在湖北秭归县一个偏远贫穷的山村。小时候,村里绝大多数人没有上学的机会,多数人家里也没有什么书。“我父亲曾经几次要我退学回家帮忙,我觉得干农活太累,想坚持读书。结果就稀里糊涂,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
直到上高中,他才听说有考大学这回事。“听说上大学后能在城里工作,不用再回农村,还有工资,就下决心准备高考。”向松祚考了两年,每次都成绩领先,但第一年报考志愿出了差错,高中恩师劝他重读一年,第二年被华中工学院(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铸造专业录取。
和无数青年学子一样,跨入大学校门是向松祚人生的重大转折。幸运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学科很受欢迎,激发起许多年轻学子的求知热情。“大学三年级第一次翻看马克思的《资本论》,没有完全看懂,但激发了我攻读经济管理的极大兴趣。”
真正促使向松祚放弃工科专业,决心攻读经济管理专业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大三暑假期间,我仔细阅读了《彭德怀自述》。开国元勋艰难坎坷、苦难辉煌的故事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记得彭德怀元帅在书中有一段话,大意是:我戎马倥偬一生,军事政治方面大体算是懂一些,可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实在太难了,我怎么也没有弄懂,引为终生憾事!这对我震动极大。我想,这大概是激发我转向经济研究的潜在因素。”1988年,向松祚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现为人大商学院),此后连续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为后来从事经济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给张五常写信
一份缘开启广阔天地
向松祚书房墙上悬挂的唯一一张照片,是他与蒙代尔、张五常两位经济学大师的合影。“我非常幸运,能够认识两位大师,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给我的教育和启发太多太多。”向松祚说。
张五常的著作《卖桔者言》这本书当年很流行,为许多年轻的经济学子开启了思想天地,同样深刻改变了向松祚的经济学研究方向。他说,“《卖桔者言》以生动感人的故事和令人愉悦的文字,介绍了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学界来说,可以称得上石破天惊。”
反复拜读之后,向松祚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给张五常教授写了一封信寄到香港大学,表达仰慕之情。没想到,张五常把自己的全部中文著作亲笔签名寄给了他,让向松祚大喜过望,也直接促使他系统研究产权和交易费用经济学、合约经济分析或新制度经济学。
向松祚说:“张五常特立独行,别开生面。他独创的‘经济解释’学派将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或微观理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除了博士论文以产权理论为研究对象外,向松祚后来专门撰写专著《张五常经济学》,主编《五常思想》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