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态24年,金亮被誉为候鸟的“亲人”。
金亮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公安局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派出所所长,他守护的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位置,每年有几十万只候鸟“路过”。同时,这里还有“中国大鸨之乡”的美誉,栖息着东方白鹳、大鸨等5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0余只丹顶鹤舒展着黑白分明的羽翼,在保护区上空缓缓盘旋。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跟随金亮来到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听他讲“生态警长”如何守护“百鸟天堂”,成为“候鸟亲人”的故事。
一谈起候鸟,金亮滔滔不绝,“我们所里12个年轻民警,个个都算得上候鸟保护专家。”日复一日的巡护,让金亮练就了“鹰眼”“活地图”和“铁脚板”的本事。
候鸟从金亮眼前飞过,他就能准确说出候鸟的名称。为练就一双精准的“鸟类鉴别器”,金亮常年与湿地、森林作伴。他观察、记录不同鸟类的羽毛特点,录制并反复聆听数百种鸟鸣。望远镜和录音机是他的标配,磨毛了边页的鸟类图鉴从不离身。6年的时光,厚厚8本“爱鸟笔记”见证了他的执着。
金亮平均每月要磨坏一双鞋,每周穿坏一双袜子,每年徒步5000公里以上。保护区总面积大,地形复杂特殊,山区、湿地、河流等区域车辆难行,日常巡查与执法工作均需徒步开展。金亮靠着一双“铁脚板”,几乎走遍了保护区76210公顷的土地。
被问及多年来哪次救援候鸟的经历最难忘,金亮向记者指了指前面的那片沼泽地。
那是2023年4月,春寒料峭,图牧吉湿地仍是一片泥泞。金亮在分析无人机巡护传回的影像时,敏锐地发现一只丹顶鹤姿态异常,两只幼雏守候在母亲身旁的草甸上。救鸟心切的金亮,决心去闯一闯那片被当地人称为“鬼见愁”的沼泽地带。
河水里仍带着冰碴儿,金亮顾不上刺骨的寒冷,一步步走入齐腰深的水里。“别害怕,我来救你了。”金亮轻抚着受惊的丹顶鹤,小心地清理缠住鹤腿的水草和淤泥。
经过半个多小时努力,丹顶鹤终于从淤泥中解脱,这时金亮才发现自己大半个身体都陷进了泥里,动弹不得。同事将丹顶鹤带出,又用救援绳把金亮一点点拉上岸,上岸时他几乎力竭。回忆起这段经历,金亮已忘却苦累,他欣慰地说:“现在这只丹顶鹤还生活在保护区,都不愿意走了。”
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金亮与同事推动制定了《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执法工作方案》,上线“生态警务线索提供平台”,并与毗邻的三省四县五乡签订“生态警务协作协议”,逐步构建起一套具有图牧吉特色的生态警务机制。
“我们正在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作战’。”金亮介绍,这一机制运行以来,已开展联合执法40余次,救助野生动物60余只,打击违法犯罪行为4起,刑事、行政案件发生率显著下降。
机制完善,直接体现在保护成效上。监测数据显示,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逐年向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71%提升至75%;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大鸨的分布区域扩大了约1万公顷,种群数量从206只增长至274只;过境候鸟峰值从8万只上升到32万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1月2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