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记北京市朝阳区双拥办副主任、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战京贤

发稿时间:2025-11-22 11:19:00 来源: 中国网

  一身戎装,是捍卫山河的钢铁脊梁;脱下军装,是薪火相传的信仰征程。有着14年军龄、22年地方工作经验的战京贤,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熔铸在他所挚爱的事业中。“这身军装,早已穿进了心里,一辈子都是党的兵”,这句铿锵的誓言,不仅是他军旅记忆的深情注脚,更是镌刻在生命里的精神图腾。从铁血军营的忠诚卫士到科研保障的中坚力量,从党校育人的匠心园丁到双拥工作的领航先锋,角色轮转间,他胸膛里跃动的那份对党忠诚、服务军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滚烫如初,从未改变。

  以“融”促发展,双拥工作与城市脉搏同频共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开创性举措,深刻体现了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官兵的深厚关爱,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制度创新。当谈及这一切的起点时,战京贤的目光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正是这样的时代浪潮与战略部署,为基层开展双拥工作及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正是这份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才让我们基层工作有了清晰的航向与广阔的天地,在助力军政军民团结和巩固国防的征程上擦亮初心。”

  工作中,战京贤始终秉持“让双拥工作融入发展血脉、贴近民生温度”的初心,将其精准对接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建设需求,既绘入城市规划的宏伟蓝图,又织入百姓生活的万家灯火。他把双拥工作与区域发展紧紧拧成“一股绳”,探索出一条“融得深、走得实”的朝阳路径,切实推动双拥工作落地见效。创新性构建起具有新时代特征、首善标准、首都特点、朝阳特色的“六六三九”双拥工作模式。在实践中,他以“千企万店”社会化拥军行动为抓手,打破部门壁垒、链接社会资源,让拥军不再是政府的“独奏曲”,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交响乐”——企业从“旁观者”变身“主力军”,百姓从“受益者”成为“参与者”,成功打造出一批“示范型、标杆型、精品型”双拥品牌,让双拥之花在朝阳区的每个角落绚烂绽放,沁人心脾。

  这份深耕细作的背后,是他对工作“吹毛求疵”般的极致追求。翻开他的履历,一串沉甸甸的荣誉映入眼帘:转业至今,他先后荣获三等功1次,嘉奖6次,2007年获评朝阳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2015获评朝阳区党员志愿者之星,2023年获评北京市“首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个人”,并被北京市推荐参评“全国双拥模范先进个人”。奖章与证书的鎏金光芒,记录着日夜奔忙的汗水,也映照着从未褪色的初心。这些荣誉不是终点,而是他继续扎根双拥沃土的新起点,无声地彰显着一名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责任与担当。

  以“制”固根基,服务体系于规范之中枝繁叶茂

  “双拥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一项需要耐心浇灌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时的热度,而是一份需要制度保障的长久事业”。在战京贤看来,热情与善意固然可贵,但要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传统薪火相传,必须构建一套“骨架硬、血脉通”、科学完善、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

  为此,他牵头编写《朝阳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实施方案》,以“六大体系”为骨架、“六大品牌”为依托,“三大工程”为支撑、“九项行动”为抓手,为双拥工作搭建起坚实如磐的制度框架,这既是“硬标准”,更是沉甸甸的“硬责任”。在他的推动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配合、群众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逐步成型,三级双拥工作体系层层贯通如血脉,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机制高效运转,让双拥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谋划”、从“零散推进”到“系统发力”的深刻转变,跑出了服务军民的“加速度”。

  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是他心中始终牵挂的“心头事”,更是刻在记事本上的“必办项”。为解决随军家属就业难题,他奔走于各部门之间,在无数次协调会、恳谈会中为军嫂们搭建起“就业桥”;为让军人军属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充分感受社会尊崇,每年为驻区部队举办集体婚礼、举办军地青年联谊会,每年三八妇女节与区妇联、工会一起邀请军嫂代表深入朝阳、深入军营开展活动,欢度节日;为保障部队家属院安全有序,他多次牵头组织军地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脏乱差和安全隐患,让官兵心无牵挂,一心备战打赢。为保障军人子女教育,他反复对接教育部门,只为将官兵的“牵挂”化为“安心”,让军人在前线无后顾之忧。在“最美军嫂”采访中,军嫂苏丹含泪回忆起那段难忘的经历。与丈夫两地分居十四年的她,至今仍清晰记得那个改变她命运的日子——当那份沉甸甸、承载着全家希望的安置通知递到她手中时,积蓄了十四年的酸甜苦辣瞬间化作滚烫的热泪。战京贤语气坚定而温暖地对她说:“军人在外守卫国家的‘大家’,我们理应守好他的‘小家’。”这句朴实而滚烫的话语,不仅是对苏丹多年付出的深深慰藉,更生动地诠释了战京贤最本真的初心。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脚步丈量着军民之间的距离,用真情的温度融化着服务中的“坚冰”,让军人的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被尊重,让每一份尊崇都被温暖地感知。

  以“试”闯新路,崇军品牌在实践土壤百花齐放

  社会化拥军如何从“政府号召”变为“社会自觉”?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战京贤于2021年创新提出“试点先行、打造品牌、整体推进”的创新思路破局,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军人魄力,为社会化拥军蹚出一条新路。

  他坚持“一线工作法”,深入街乡调研宣讲,反复向企业和基层政府阐明一个道理:拥军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场“军地双赢、政企共赢”的奔赴——既是“崇军人地位、树企业形象”,也是“促地区治理、助军人军属”“我们要把双拥工作融入现代城市文明,融入军民日常生活,融入强军兴军实践”“我们的千企万店拥军行动,在崇军人地位的同时,要兼顾文明城区创建、现代化社区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地区经济发展和慰问帮扶,这样才有生命力”。这番掏心窝子的话,让基层政府和许多企业家豁然开朗;他聚焦“特色化打造”,率先在有代表性和党建基础扎实的三里屯、奥运村、管庄三个街乡启动试点,从初期的823家报名企业中“优中选优”严格遴选232家,打造出“崇军三里”“百园拥军”等特色品牌,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点燃了社会热情。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2023年,试点范围扩大至麦子店、酒仙桥等10个街乡,形成“以点带面、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2024年,朝阳区43个街乡全面参与,近2300余家店企参与,经过严格筛选, 1700家企业加入了拥军行列,一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拥军“同心圆”,半径越扩越大,温暖越传越远。

  这份创新实践不仅赢得了社会认可,更成为全国双拥工作的“样板”和“标杆”。2022年,北京市双拥办组织驻京部队代表、各区县双拥系统负责同志等160余人深入朝阳区观摩调研。2023年,《中国双拥》杂志第6期用8个版面(16页)内容大篇幅宣传报道了朝阳区双拥工作及“千企万店”拥军行动经验;9月21日,《中国双拥》杂志社邀请首都军地有关研究机构专家、高等院校学者在朝阳区召开了“三里屯现象?双拥优势助力新发展实践”研讨会,推广其经验做法,并深入交流研讨,为发挥双拥优势助力新发展实践建言献策,并在《中国双拥》杂志第11期刊发。朝阳区“千企万店”拥军行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多地双拥系统慕名而来“取经”,让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创新之光照亮更多角落,温暖更多军民。

  以“情”暖人心,尊崇之光于细微之处照亮万家

  “让军人军属满意,让驻区部队安心,是双拥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战京贤始终把“情”字揣在怀里、落在实处,既推动驻区部队融入地方发展,又通过优质服务解决军民“急难愁盼”,让军民鱼水情在点滴关怀中愈发深厚,如陈酒般愈发醇香。在服务驻区部队方面,他常态化走访部队、组织军地座谈,引导部队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主动参与文明创建、重大活动保障、环境整治等任务。从重大活动的精准护航,到应急抢险的冲锋在前,人民子弟兵用汗水和担当守护着首都的和谐稳定,而这背后,是战京贤用心搭建的军地沟通“连心桥”,是他为部队解决后顾之忧那本写满细节的“暖心账”。

  在军民共建的工作中,总有一些难题如荆棘丛生,困扰着官兵安心备战打仗。战京贤怀揣为军民纾困的热忱,将目光坚定地聚焦在问题堵点,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去攻坚克难。针对军队家属院存在的管理复杂、产权不清、权责不明、人户分离等问题,他深入调研,牵头创新推出“四力一体”治理模式:通过协调军地双方组建工作专班,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破解治理难题;积极争取经费支持,完善管理办法,夯实制度基础;并敲定联络员机制,推动服务精准落地,实现长效管理。经过多轮努力,成功解决了诸多难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解决陆军某研究院物业管理问题,得到了部队官兵的好评。他提出“垃圾分类进军营”举措,联动军地开展宣传指导,规范分类设施,推动家属院环境焕新,解决服务难题,践行了“让军人受尊崇”的使命。

  在“接诉即办”工作中,战京贤带领的“专班”,交出了一份近乎“苛刻”的完美答卷。自2020年起,这支队伍从全区几乎月月“倒数第一”,到“站稳脚跟”,再到“一骑绝尘”:先以连续8个月“全区第一”打下坚实基础,随后不断突破,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全年稳居榜首,2025年又以连续9个月第一的势头延续佳绩。这串耀眼的数字背后,是过硬的业务能力,更是“为军服务”的执着坚守。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他将“为军情怀”深度融入工作各环节的清晰思路与扎实行动。他深知,这背后没有捷径,唯有将“为军情怀”化为精准的“战术打法”:一是以“接诉即办”为抓手,依托现有政策法规解决历史遗留涉军诉求,筑牢立局之本;二是通过“研规则、强沟通、促推进”三步走,保障工作平稳落地。为确保任务落地,他构建起“闭环式”工作体系:落实“一把手工程”,每月局党组会专题研讨,案件五级联签压实责任;推行“领导带头办”,局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协调部门落实“吹哨报到”;坚持“入户走访制”,用脚步拉近距离,用真情化解矛盾;创新了“一站式代办”“未诉先办”等规范办件流程,让每一位求助的军人军属都能真切感受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踏实与温暖。这有思想、有力度、有温度的工作,正是责任与担当最生动的注脚。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任务期间,战京贤牵头组建100多名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在鸟巢主场馆和线上为任务官兵提供“心灵加油站”,为他们卸下心理包袱、注入精神力量。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战京贤被区委任命为“橄榄树假日酒店、格林豪泰酒店驻地专班”指挥长。他按照“五抓五强”的工作思路和“三个三工作法”,带领团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闭环64天工作中,战京贤主持召开会议82场,均形成会议纪要归档;主编简报64期;制定制度流程138项;移交档案42类129册5300余页;接到23封单位及个人表扬信;20篇特色亮点工作被区赛报组刊登宣传,用行动践行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他既是实干者,也是思想者,注重总结提炼有效做法,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使朝阳区尊崇军人、服务国防的氛围日益浓厚,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军民团结的步伐更加坚实。

  以“守”践使命,双拥初心在岁月磨砺中熠熠生辉

  他的故事里,没有惊涛骇浪的传奇,却有静水流深的力量;没有昙花一现的喧哗,只有润物无声的坚守。战京贤的双拥故事,就写在每一次协调的会议纪要里,印在每一次走访的泥泞足迹里,绽放于每一个难题被破解后的灿烂笑容里。

  他常说:“双拥是心与心的共鸣,不是表面文章;是一辈子的坚守,不是一时的热度。”正是这份“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执着,让他一砖一瓦搭建起军地连心之桥,一点一滴浇灌出尊崇信任之花。从军营到地方,他始终以军人本色立身,以家国情怀做事:他如“老黄牛”般躬身耕耘,不计得失、默默奉献;他如“一束光”般温暖明亮,照亮他人、传递力量。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战京贤的眼神依然清澈而坚定,闪烁着对双拥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我愿继续做双拥事业的‘践行者’,让尊崇之光不熄于朝阳的夜空,让拥军之情长暖于百姓心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双拥画卷中,写下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答案。”

  这份初心,始于军装,归于责任;这份坚守,源于热爱,成于担当。战京贤用自己的半生时光,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军魂永驻,初心如磐。这条光荣的双拥之路,他将永远走下去,步履铿锵,一往无前。

  【注释】

  六大体系:“四个纳入”的政治引领体系、“纵横贯通”的组织领导体系、“保障有力”的法律支撑体系、“自豪荣光”的荣誉激励体系、“多元载体”的服务保障体系、“闭环运行”的工作落实体系。

  六大品牌:科技品牌、文化品牌、人才品牌、健康品牌、生态品牌、形象品牌。

  三大工程:“三前”助力工程、“三后”满意工程、“三共”提升工程。

  九项行动:军地党建互联行动、红色基因传承行动、双拥典型培树行动、双拥文化点亮行动、千企万店拥军行动、文明城区创建行动、红色志愿先锋行动、退役军人关爱行动、宣传展示推介行动。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