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次罗布(前排左二)和战友登顶厄尔布鲁士峰。次罗布供图

次罗布(右一)帮助战友翻越冰壁。张照杰/摄

次罗布和战友们执行巡逻任务。华夏/摄

次罗布进行攀登训练。冯啸/摄
深秋时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某高原地区寒风凛冽。崇山峻岭间,西藏军区某团一级上士次罗布正在崖壁上攀爬,到达山顶后,他放下绳索,帮助下方的战友登上崖顶。
此次5天4夜的巡逻任务,次罗布始终走在队伍最前面,帮助战友们穿过绝壁、密林、冰河等一个个危险地带,圆满完成了巡逻任务。
“使命重于生命,守土不丢寸土。”次罗布常说。入伍11年来,他60余次踏上生死巡逻路,20余次在国内外赛场摘金夺银,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两次被西藏军区表彰为“强军精武标兵”,先后被评为“西藏军区固边稳藏标兵”、“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1次。
“我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次罗布班长,是什么让你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守了这么多年?”前不久,刚参加完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的次罗布回到连队,与战友一起开展分享交流活动。连队驻守的地方,周围群山耸立,一年中四分之三是雨雪天气,这里离最近的县城也有100多公里。望着眼前这些年轻的脸庞,次罗布想起了早年一心想要来戍边的自己。
“穿上军装来守边防是我儿时的梦想,我一定要实现。”次罗布出生在西藏达孜一个普通的农牧民家庭,从小听着爷爷讲述“金珠玛米”和西藏解放的故事长大。由于家境贫寒,他在西藏军区和地方政府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
2012年和2013年,次罗布怀揣儿时的梦想,连续两年报名参军。然而,身高1米77体重却只有40多公斤的他,因身体瘦弱未能如愿。遗憾与不甘,一直潜藏心底。读大学时,贴满校园的征兵海报再次点燃了次罗布内心的斗志,他为实现梦想制订了严格的增重和训练计划,努力强健体魄、磨砺意志。
2014年9月,第三次报名的次罗布终于如愿穿上军装。入伍后,次罗布训练刻苦、表现突出,很快成为单位的训练尖子。但是,单位驻守在繁华的都市,生于高原、长在西藏的次罗布,内心始终向往边防一线。
“我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保卫祖国、保卫家乡!”2017年,正在休假的次罗布得知有机会到西藏服役,立即返回单位,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了入藏申请。经过考核,次罗布如愿来到了边防连队。
“那时,每天夜里站岗执勤穿两件羊皮大衣都难以抵御严寒,周末给家里打电话必须追着信号爬上山顶……”次罗布回忆说。“连队就是家,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在他的建议下,全连官兵发扬“高原南泥湾精神”,在岩石冻土中平地开荒、自主抓建。已是老兵的次罗布干劲十足,带着大家就地取材硬化地面,搭建起集晾晒、储存、休闲于一体的阳光棚,并在冻土上建起了体系完备的防御工事。
2019年,连队接到驻勤任务后,次罗布毫不犹豫地写下“请战书”,他和战友一起翻雪山、穿密林、蹚冰河,勇闯“老虎嘴”“绝望坡”等危险地段,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始终坚守任务最前沿,很快就成为了连队战友们的榜样。2022年,中士次罗布服役期满,此时他已经获得多项荣誉,退役后有很多选择,可以拥有更优厚的待遇,但他却再次递交了留队申请。
“我不愿离开战位,任务需要、发展需要就是我坚持的理由。”如今,佩戴着一级上士军衔的次罗布,对面前这些同样立志来到边防的战友们说:“只要组织需要,这身军装我想穿一辈子。”
“战场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2018年,经过层层选拔的次罗布,作为中国参赛队队员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的角逐,站在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峰脚下,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厄尔布鲁士主峰。”
那年,在国内比武竞赛中屡创佳绩的次罗布,得知选拔国际军事比赛参赛队员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他立志要站上国际舞台,为国争光。
远望厄尔布鲁士山的风景很美,雪山高耸入云,山脚下有奔腾的江流、绵延无尽的松林和高山草甸。但对于参赛队员们来说,挑战这座欧洲最高峰却充满艰辛。“厄尔布鲁士之环”赛事分3个阶段持续13天,是国际军事比赛中一个难度层级高、时间跨度长、危险系数大的项目。
第一阶段比赛中,在轻机枪、狙击步枪等多种武器综合射击课目的比拼中,他和战友以打破赛会纪录的成绩夺得第一名,并在速度攀岩、结组攀登等课目中拿下第二。没想到,次罗布突然在第二阶段抢救伤员课目中不慎扭伤脚踝,剧烈的疼痛让他冷汗直冒,但他依旧咬牙抬起“伤员”冲向终点,取得了该课目的第二名。
第三阶段是此次比赛中强度最大的课目,包括11公里的强行军和登顶厄尔布鲁士主峰,赛道起点海拔高度1800米,终点海拔高度4200米,最后两公里是冰川路段。
“中国军人决不能放弃!”为了不影响比赛,次罗布打着封闭针上阵,起步就与大家一起冲锋。中途,由于药效开始减弱,负重30多公斤的他感到脚踝疼痛,腰伤也开始复发,次罗布咬牙坚持着。
最后的冲顶时刻,风雪交加,气温骤降至零下20摄氏度。次罗布和战友不惧艰险,一路顶风而上,成为率先登顶的队伍,把五星红旗插在了欧洲之巅。
此后,2021年和2022年,次罗布又连续两次征战国际赛场。与2018年不同,他作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队员,承担起了更重的责任,既当参赛队员也当教练员,把自己的训练经验和技巧无私传授给队友。他们在山地编组射击等多个课目上打破比赛纪录,并在一些弱势课目上取得突破,打破外国参赛队的垄断。
3次征战国际赛场,次罗布累计获得10个单项第一、10个单项第二、5个单项第三,与战友们夺得1个团体第二、1个团体第三,11次打破赛会纪录。
“战场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走下赛场,次罗布将自己的参赛经验毫无保留地教授给战友。在他的带动下,单位50余名训练尖子、20余名班长骨干脱颖而出、快速成长,10余人在比武场上摘金夺银。
“有次罗布班长在,再险的路也敢走,再难的关也能过”
“‘老虎嘴’崖壁倾角70多度,冬季冰锥易脱落,需保持1.5米间距;‘沼泽地’东侧30米有硬土层,可绕行避险……”每次巡逻,次罗布都会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为战友讲解防区危险路段的特点,这本泛黄卷边的笔记被大家称作“巡逻宝典”,“宝典”的诞生源于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
“刚来边防,总觉得自己体能好、又是本地人,熟悉高原气候,肯定能完成好巡逻任务。”次罗布说起往事,指尖不自觉摩挲着手掌上的伤疤和茧子,嘴角带着一丝苦涩的笑,“结果第一次巡逻就栽了大跟头,走一路摔一路,最后还掉进了冰河。”
那天,次罗布走到“独木桥”时,一阵狂风突然吹来,他身体重心一歪,掉进了冰河。刺骨湍急的水流把他冲出去好几米,多亏战友们反应迅速,采用手拉手的方式把他救了上来。巡逻结束后,次罗布整整躺了一天一夜,浑身像散架了一样。
“但也正是那次经历让我明白,光有一腔热血远远不够,必须要有过硬的巡逻本领。”次罗布说。
从那以后,他身上的背包里多了一个笔记本,巡逻路上一遇到危险路段,他就会记录地形、测量数据。到达宿营地后,就开始整理当天的见闻,标注风险点和应对方法。日积月累,防区危险路段的情况,全被他摸得一清二楚,次罗布渐渐成了大家心中“问路不用看地图,遇险自有好办法”的“活地图”。战友们常说:“有次罗布班长在,再险的路也敢走,再难的关也能过。”
看到一些战友不太适应巡逻路上的“刀背山”“一线天”等险峻路段,次罗布建议连队在营区后山坡搭起模拟训练场,帮助大家快速成长。他带着战士们用绳索拴住松树模拟独木桥练平衡,用沙袋负重练攀崖耐力,并在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站在高处练胆量。
战士李鑫博第一次走独木桥时,腿软不敢迈步。次罗布系上保险绳,在前方带着他走:“重心放低,跟着我的节奏迈脚,相信我!”
那天次罗布陪李鑫博练到夕阳西下,直到他能稳稳走完整段桥面。看到战友的进步,次罗布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下次巡逻,我可以跟在你后面了。”
多年来,在次罗布的影响下,连队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不断涌现。今年,一次次罗布不在位的巡逻任务中,战士田达山主动请缨负责侦察开路。当时的边防线上冰封雪裹,田达山利用地图、指北针,结合自身经验,在茫茫大山中为后面战友精准指引路线、及时预判险情,帮助巡逻队伍按时进点到位,圆满完成任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张文恒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1月20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