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小叶子”,上海师范大学学生杜俊杰在会场与父亲杜培明“偶遇”。杜培明是云南驻沪办工作人员,从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始参加交易团保障工作。当时,读初中的杜俊杰在父亲手机里看到了会飞的汽车、世界上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来自各国的美食和好物,这为他播下向往的种子。
去年,作为新闻宣传组的“小叶子”,杜俊杰负责大型论坛嘉宾照片的分类。面对成千上万份文件,他用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觉得,只有亲身参与进博会,才懂它的精彩不仅在展台上,其背后全体志愿者、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拼尽全力的模样同样令人动容。
过去7年,3.4万余名“小叶子”在进博大舞台以笑容和服务,接续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赢得国内外来宾广泛赞誉。今年,3865名“小叶子”整装待发,将继续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当代中国青年的热情与活力。
进博会成实践育人沃土
来自团上海市委的数据显示,第八届进博会3865名“小叶子”包括长期管理岗志愿者114人,会期志愿者3668人(含外籍留学生30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804人,共青团员2399人,往届志愿者548人;此外,还有专项招募的港澳台志愿者71人。
在第八届进博会志愿者上岗宣誓仪式上,杜俊杰说,进博会是一扇能够看见科技进步、触摸幸福生活的窗口,也是链接未来的一把“金钥匙”。在参加志愿服务的空闲时间,他走进会场,聆听来自世界各国最前沿的资讯和观点,用镜头记录精彩瞬间。在场馆里,他还遇见了身穿警服维持秩序的发小。
与进博会“结缘”7年,杜俊杰感触颇深。他说:“进博会让世界看见中国的开放,更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在丈量世界的过程中,读懂了平凡与伟大的意义。”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陈贝妮连续7年服务进博会,累计带领超900名“小叶子”走进国家会展中心,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陈姐姐”。在她看来,进博会不仅是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拓宽眼界的窗口,更是一堂鲜活、深刻、磅礴的“沉浸式”大思政课,是为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拓展全球视野、锤炼奉献精神的育人沃土。
陈贝妮记得,大四学生李晶晶从大二开始连续3年报名进博会志愿者,但前两年遗憾落选。今年,当她又递上报名表时,那份执着深深打动了陈贝妮。“在面试的时候,她坚定地对我说,老师,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提升英语水平,还去参加了大型志愿服务,积累了很多经验,我真的很想成为一名‘小叶子’,想为进博会、为国家贡献力量。”那一刻,陈贝妮看到了梦想的力量。
来自老挝的留学生邓涛,起初连“您好,请问需要帮助吗”都说得有些生涩。陈贝妮为他制订专属培训计划,反复带他熟悉工作流程。从紧张结巴到从容应对,他从中收获成长。去年,志愿服务结束时,邓涛说:“进博会不是我志愿服务的终点,是我想更了解中国、连接世界的起点。”
陈贝妮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她说:“这7年,我不仅是组织者、管理者,更是陪伴者、育人者。何其有幸,可以参与这么多孩子的蜕变,见证他们将志愿服务的铮铮誓言化为‘让世界看见中国昂扬’的实际行动。这首与青春同行、与祖国同频的青春之歌,是我教师生涯中最珍贵的财富。”
“小语种志愿者联盟”提高服务能级
团上海市委挂职副书记唐志宇介绍,今年,3865名“小叶子”将服务于现场引导咨询、展会注册管理、嘉宾联络接待、新闻宣传辅助、交易数据统计、信息化辅助、迎送辅助保障、行政辅助保障、医疗卫生辅助等多个岗位。
为更好地向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多语种服务,今年,志愿者服务保障组首次联合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全市9所高校共同组建小语种志愿人才库,并成立进博会小语种志愿者联盟。本次进博会招募小语种志愿者129人,涉及德语、俄语、阿拉伯语等12个语种。
上海外国语大学朝鲜语专业大四学生聂佳瑞是今年的“新叶子”,将在进博会新闻中心上岗。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她积累了不少新媒体制作经验,也接触到了新的实习机会。
此前,聂佳瑞借助自己的外语专长,曾多次在校内外担任志愿者。她说:“我在徐家汇书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当过志愿者,在提供语言帮助的同时,也增长了见识、锻炼了专业能力。”
作为留学生志愿者,上海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柬埔寨小伙钱力是第一次参与进博会,将在食品展区上岗。他说:“进博会是全球贸易的盛会,不仅能让我近距离接触食品行业的新技术和国际展商,还能让我有实践专业知识的机会,比如帮助各国客商了解中国食品安全标准、分享柬埔寨的热带水果和文化。”
志愿服务为青春增光添彩
今年是澳门姑娘、华东师范大学大四学生汤可蓓第二次当“小叶子”。她连续两年参加港澳台志愿者服务团,除了在进博会上提供志愿服务,还在促进沪港澳台青年交流、民心相通中展现青春担当。
去年进博会上,汤可蓓在人文展示馆做引导工作,她提前几天实地熟悉场馆,还和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小叶子”一起到上海青浦的朱家角等地进行文化考察。她说:“借进博会的平台,我们更加了解上海、了解内地,见识了中国的国际化水平和世界各地的科技创新成果。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国家馆看到了介绍港澳台地区的展板,感受到我们跟祖国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也增强了文化自信。”
第六届进博会“小叶子”骆晓娟今年收到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录用通知。在第八届进博会上,她将作为运营中心展务组的一员,参与展会筹备与现场保障工作。
骆晓娟毕业于上海理工大学。两年前,她在进博会招商处负责接待重要采购商和VIP观展团。作为团员先锋岗的一员,她日行3万步,熟悉场馆里每一处地形。这些努力,成为她在展会期间从容应对繁重任务的“秘密武器”。
进博会不仅是骆晓娟志愿服务生涯的重要一站,也改变了她的职业规划。在参与进博会志愿服务期间,她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也立下了将“个人小我”融入“国之大我”,投身国家会展事业的目标。
经常有学弟学妹问骆晓娟,参加志愿服务会有哪些收获。她会说:“如果不参与志愿活动,不会领略到国家开放的脉动,更不会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青年的荣光与自豪。只有参与,才能发现热爱,有了热爱,才有奔赴山海的勇气。”
据介绍,团上海市委正在积极推动全市各级团组织组建“青春进博”专项青年突击队,服务于志愿服务、工程建设、会务保障等各行业各领域。下一步,团上海市委将充分发挥志愿者临时党、团组织作用和“小叶子之家”阵地作用,聚焦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沪港澳志愿者代表面对面等活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1月03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