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战车“神医”

发稿时间:2025-10-23 10:02: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高大身材,皮肤黝黑,二级军士长王秀峰人送雅号“王神医”。战友们都说,“在他手里,就没有修不好的战车”。

  作为第80集团军某旅修理班的技术“大拿”,王秀峰修过运输车、牵引车、自卸车、特种车,“加起来有十几种车型”。他话不多,爱琢磨,修车时先观察故障表现,“有把握了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话语简短,但往往一语中的。

  不久前的一场实兵对抗演习中,驾驶员小张在机动途中发现车辆驾驶室后侧冒烟、水温表爆表,找不出原因,只好向王秀峰求救。

  王秀峰赶到现场,立即升起驾驶室,发现上水管和下水管温差特别大。随后他让驾驶员启动车辆,拔出发动机膨胀水箱上的回水管,检测发动机水泵是否正常工作。“节温器损坏,导致发动机高温故障,水温接近100摄氏度……”不到3分钟,他便查清了故障原因。

  更换节温器后,车子的冷却系统开始正常工作,水温表也恢复了正常。从检查到修复,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再度驱车上路的小张不禁连声感叹:“真是神了!”

  在王秀峰看来,维修车辆就像医生看病,只有在学会“望闻问切”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真正做到“手到病除”。

  一次,一台接受进场检修的架桥车刚刚驶出特装维修库房,就被路过的王秀峰叫停,当场指出“发动机工作声音不对,装配有问题”。经过重新检测,战友果然发现是发动机上一个螺丝钉没有完全紧固,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导致特装车辆“趴窝”。

  从军18年,王秀峰是战友们眼中的“战车神医”。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放心牌”修理兵,战友们都说,“修战车,他从没让大家失望过”。

  而如今深受大家信任的王秀峰,始终难忘多年前发生的一桩“小事”。那是2008年,作为直招士官刚刚入伍的王秀峰第一次加入友邻单位执行保障任务,抢修一辆在机动返场途中抛锚的工程车。

  “这台新装备刚配发部队不久,之前没接触过!”他在闷热的车内捯饬大半天,车辆仍无法启动。看着战友们急切的眼神,无奈的他只好向后方战友求援。

  修理班班长闻讯赶来支援。他带着王秀峰,重新对工程车的故障进行梳理,仔细检查线路和管道,没有现成的配件,就用车床一点一点切,最终将车辆顺利修好。

  “机械的原理一通百通,只要功夫学到家了,就没有修不好的。”这件事让当时的王秀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他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让战友信任的修理兵。

  从那以后,除了日常训练,王秀峰一有空就钻进修理间,满屋零件、一本笔记成了陪伴他最久的“战友”。面对各类型号的车辆机械零部件,他拆了又装、再拆再装,天天反复练习。一点一滴的经验积累和勤思好学的习惯,让王秀峰练就出一手修理战车的“绝活”。

  2021年,作为修理工的王秀峰随中国第九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参加国际维和任务。一次参与执行保障运输任务途中,他们要将载有人道主义物资的4辆运输车,从联马团加奥营地护送至机场。没想到行驶至约一半路程时,车队突发状况。

  “02、02,我是4号步战车,我车出现动力不足,请求停车进行检修。”“车队靠边停车加强警戒,修理工立即前往排除故障。”

  事发地正处于当地恐怖袭击最频繁的区域,时间紧迫,接到命令后,王秀峰立即拎起工具箱冲到车前。刚一低头,飞扬的尘土夹杂着一股焦煳味迎面扑来。

  没有多想,他开口便问:“这车是不是在坑洼处深踩油门感觉动力不足?”“没错,班长,就是这样!”确认了情况,王秀峰迅速拿出扳手调了调离合器的自由行程。经过调试,驾驶员踩离合、挂挡、给油一切顺畅,步战车又恢复了动力。

  故障排除,车队再次出发。而此时距离停车检修,时间仅仅过去了13分钟。

  关键时刻的大显身手,离不开平日里的千锤百炼。王秀峰的两只手上有多处伤疤,都是修车时不小心碰伤留下的。他常说:“车行万里人不离,让车辆装备平稳顺畅行驶是我的责任。”

  近年来,各类大型特种车辆装备不断列装单位。面对新变化,他主动加强学习研究,迅速熟悉新装备性能,提高自己全程能保、随时能保、精准高效的综合保障能力。如今每当有大项演习任务,领导都会第一个想到让王秀峰随队保障。

  开着修理车,王秀峰既当驾驶员又当修理员。每次当对讲机里报告某车辆故障,他都会一路小跑赶去修理。没过多久,对讲机里就传来他洪亮的声音:“修理完毕!”王秀峰说,那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郑天然 通讯员 李彦 王宏阳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10月23日 06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