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青海柴达木盆地,秋意悄悄漫过戈壁。昆仑山下采油二厂昆北采油区切16井区的盐碱滩上,沙棘草已褪去浓绿,切16-1-4井口旁,“工作搭子”杨慧祥和牛子潇,高兴地击掌:“成了!出油两吨!”为了盘活这口长停井,连日来,两位00后技术员认真排查管线漏点,一次次微调运行参数。
这口井的成功盘活,给了杨慧祥和牛子潇极大信心。趁着这股劲头,两人扎进办公室,对90口长停井的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并制定方案。在大家的密切协作配合下,切16-4-5井检泵后顺利出油,切16-1-1井尝试替油放喷第一天,就产出10吨不含水的原油。
“从碰运气到心里有底,我们慢慢摸透了老井的‘脾气’。”杨慧祥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内页里密密麻麻记着10口恢复生产井的参数,油压、套压、产油量、含水率被圈点标注得一目了然,每一次调整也清晰记录在册:“现在每天能稳定产出1.5吨到1.7吨。”
随着黄金生产季的工作节奏加快,昆北采油区技术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杨慧祥和牛子潇牵头的“小创新”,成了大家手里的“硬工具”。
杨慧祥搭建的“长停井电子档案”,成了井场管理的“智慧地图”。不同颜色标注着井的“健康指数”:红色是“急需诊疗”的问题井,黄色是“观察调理”的潜力井,绿色是“稳定生产”的健康井。哪口井该调参、哪口井需检泵,打开档案就一目了然,省去了过去翻查纸质资料的烦琐。
另一边,牛子潇设计的罐位计算工具、库存统计工具,更让数据核算效率提升了近三成,很快就在整个昆北采油区推广开来。
“切12H18井液量又涨了,今天取个油样分析。”两人带着水井动态分析、油井普查数据从容汇报时,他们的师傅伍超忍不住感慨道:“我们那时候靠经验摸爬滚打,现在娃娃们靠数据精准施策,这群后浪真是厉害!”
师傅的认可,让杨慧祥和牛子潇更坚定了“用技术提效”的想法,老油田的稳产,既要有“啃硬骨头”的韧劲,更要有“找新路子”的巧劲。今年以来,该厂231口潜力井通过地面调参、低冲次柔抽等手段,泵效提升8.9个百分点。微生物洗井代替传统工艺后,单井维护成本大降,检泵率控制在25%以内。
暮色西沉时,杨慧祥和牛子潇站在井场边,风掠过抽油机护栏,吹起他们工装上的衣角,两位00后心里又在盘算着新的创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