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由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115辆东风猛士系列军车整齐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在这庄严时刻的背后,有一支年轻队伍默默守护着这份国家荣耀——他们就是东风“猛士”青年突击队。
今年5月初,东风汽车组建专项保障团队,技术专家、服务工程师和现场支持人员等42人进驻北京阅兵村,执行全程伴随保障任务。其中,9名“猛士”青年突击队员成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
“能够参与这场国家盛事,成为‘强国强军’事业中的一颗螺丝钉,是每一位东风青年的无上荣光。”青年突击队员、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服务保障部青年员工龚桁道出了所有队员的心声。作为一名已经第三次参与阅兵保障任务的“老兵”,此次他的工作重心转向供应保障,负责各方队需求对接及备件器材供应,同时还要兼顾一个“补车点”的保障工作。
本次阅兵保障任务规模空前——东风军车涵盖21个方队、8个军兵种、4种车型,各军兵种的采购和结算方式各不相同。
“即便作为一名‘保障老兵’,我仍感到压力重大。”龚桁表示,“我们建立了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机制,在保密要求严格、信息联络受限的情况下,依然保持24小时畅通联络,确保每一个零部件需求都能第一时间响应、每一批器材供应都能准时到位。”
面对高强度、高标准的保障要求,在近百天的奋战中,这群年轻人与部队官兵并肩作战,以极高的政治责任感和精湛的技术水平,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他们日夜坚守在保障一线,对每一辆参阅车辆进行精细检查与维护,不放过任何细节,最终圆满实现了“零失误、零故障、零疏漏”的保障目标。
“零故障不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全程可控、万无一失的系统保障状态。”龚桁告诉记者,在数月的准备过程中,队员们通过预先研判、精准施策,建立多层级风险预案,严格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纰漏。
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团队面临着技术实现与心理压力的双重挑战。尤其在执行某技术方案的现地加改装任务时,时间异常紧迫、标准极为苛刻,且必须实现多部门高效协同作战。
面对复杂局面,团队迅速组建起一支由电气、底盘、动力总成等多领域专家构成的高级技术保障组,开展多轮联合评审与实地核查。正是在这样的精密协作和共同努力下,所有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保障了每项措施100%落地见效。
即便在如此持续的高压环境下,这支青年突击队也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自我调节方式。当技术攻坚暂告一段落,另一种“战斗”却在悄悄进行——他们口中流传的“KPI”,起初只是源于几名队员每晚坚持5公里跑步的自律约定,渐渐地,这个原本冰冷的绩效词,竟在集体默契中蜕变成温暖而幽默的暗号。
技术的突破离不开精神的传承。在这些年轻人身后默默守候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
老师傅们传授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敬畏之心”和“探究到底”的精神。他们常说,不轻视任何细节、不依赖经验主义,既要大胆思考,也要谨慎做事。正是在这种传承中,“军令如山”这四个字,不再只是纸上的约束,而是化作流淌在血液里的信念;“使命必达”也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心跳般的节律,一次次推动他们跨越不可能。
“那段时间,我们几乎以车为家。”一位青年突击队员回忆,“记得有个深夜,为了调试一个传动参数,我们整整36小时没合眼,大家眼里都布满血丝。大家心里都绷着一根弦——绝不允许因为我们的丝毫疏忽,影响阅兵盛典。”
当阅兵车辆方队以完美姿态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所有的艰辛付出在这一刻化作无尽的国家荣耀。一位队员掏出手机上拍摄的阅兵车队,手指微微发颤:“看,第三辆就是我们调试了整整半个月的那台。”虽然身处幕后,但每一辆顺利通过的军车,都是他们用专业和汗水写就的无声誓言。
“我的岗位就是我的战场。”正如龚桁所说,“今后,我将始终以‘阅兵标准’作为日常工作的准则,精益求精,与所有东风青年一道,为报国强军事业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这些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用专业技术和辛勤汗水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如今,回到各自岗位的突击队员们,依然保持着阅兵保障期间的工作标准。在他们心中,那段经历不仅是荣耀,更是一种责任。他们正在把“阅兵标准”转化为“东风标准”,把“突击队精神”转化为“日常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强军报国的新篇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24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