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社区的红色李巷,寻常巷陌间,陈毅旧居等7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坐落于此。
1988年出生的南京姑娘陈美就是地道的李巷人。2017年起,原本在外打拼的她选择回乡,成为红色李巷的一名讲解员。
走在熟悉的街巷,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陈美感到,那些往日的峥嵘岁月“好像又回来了”。从小,陈美就听说过新四军在李巷村一带进行抗日活动的故事。村里耄耋之年的老人还能回忆起陈毅等革命家的音容笑貌。
对于李巷的历史,陈美如数家珍。红色李巷,是新四军贯彻中央指示、东进苏南抗日最先到达并建立模范根据地的中心区,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在江南唯一具有省级党委概念的中共苏皖区委机关的长期所在地,也是苏南敌后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最高领导机关——苏南区行政公署的诞生地。
1938年,新四军从皖南东进苏南,到达溧水后,李巷地区已有新四军多部进行战斗活动。1941年11月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转移来到李巷及周边地区。溧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区。
从此,李巷村成为苏南抗战的指挥中心。陈毅曾3次来到李巷。粟裕率领4个纵队,以溧水为起点,开辟苏浙皖根据地,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过。
李巷被史学界称为“苏南小延安”,苏南新四军领导机关在这里组织指挥了苏南反顽战役、溧高战役、张家岗战斗等一系列战役。
苏南党政领导机关在这里制定《苏南施政纲领》《苏南行政区各级参政会组织条例》等重要政策法令,为夺取苏南抗战的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苏南党政机关的领导下,李巷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恢复了许多中小学,各方面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苏南小延安”之称也由此而来。
陈美是听着新四军的故事长大的。当年新四军来到此处,买东西要给钱、睡觉借门板不忘还。他们会帮老百姓挑水扫地、干农活。“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这句话陈美一直记在心中。
1938年至1945年,李巷形成指挥中心、训练班、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完善的组织体系。以李巷为中心,周边约5公里半径内集聚了数量较多的红色遗址遗迹,小村见证了新四军生活、生产、战斗、训练的完整历程。
李巷离敌、顽、伪军“心脏”最近,从抗战初期直到抗战结束,李巷始终是新四军顽强的战斗堡垒。无论战斗多么残酷,形势多么艰险,李巷这座“堡垒”从未失去。
目前,红色李巷有7处较高价值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其中有李氏宗祠(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旅部、中共苏皖区委、苏南区行政公署驻地)、地下交通总站(溧水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等旧址),以及陈毅、江渭清、钟国楚、李坚真、梅章5位新四军将领及地方干部旧居。
多年前,李巷的辉煌历史已被埋藏在安静的小山村中。只有往日的老房子、旧土墙才能依稀让人回忆起那段红色岁月。这里因“山”而生,却也受制于“山”。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曾经的李巷被打上“经济薄弱”的标签,面临着空心化、废弃化的窘境。
2016年以来,溧水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投入真金白银建设红色李巷,不仅恢复了陈毅、江渭清、钟国楚等新四军将领的旧居,还在2021年建起了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四史”教育馆也在建党百年之际落成,从而在李巷打造出颇具特色的乡村红色建筑。
2017年10月3日,红色李巷正式开村。如今,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奋进密码。自正式开村以来,红色李巷先后荣获“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第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培育对象等20余项国家及省市区荣誉,累计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举办红色教育培训380余批次,现场教学讲解约1.2万批次。村内7家农家乐年营业额突破千万元,为近百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大批外出村民回乡创业,开民宿、办茶馆、做餐饮,让李巷重燃浓郁的“烟火气”。
如今,像陈美一样回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当地“两莓产业”发达,也有不少年轻人投身其中。
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该地区最早于1986年起步发展蓝莓、黑莓特色林果,目前建有蓝莓基地6700亩、黑莓基地1900亩,蓝莓获评全国“一村一品”,黑莓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24年蓝莓总产量2600吨、黑莓总产量1400多吨,实现鲜果销售额8000万元。
丰富的农文旅产业也吸引了许多来自外地的年轻人扎根于此。2019年,1994年出生的镇江姑娘曾庆苗辞去培训教师工作,来到李巷。多年来,她与陈美等同事一起为天南海北的游客进行志愿讲解服务。
“作为一名青年,随着我对新四军在李巷地区进行战斗活动历史了解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当年战士们的不易。他们与我一样,也是年轻人。为了祖国、为了老百姓,他们不畏艰险,勇敢战斗。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讲解过程中,曾庆苗也不时将感悟分享给来这里参观、学习的年轻人。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2023级学生严子涵被曾庆苗的讲述打动。今年暑假,他与两名同学一起来到红色李巷,进行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我们大致查阅过李巷的资料。但没有想到,它被保存得如此之好。”一路上,严子涵不仅认真记录新四军在这里的战斗历史,也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十分感兴趣。
严子涵还购买了当地村民自家种植的蓝莓。“在红色土地里长出的蓝莓,就是甜!”
对于村民们来说,年轻人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参观学习,也给予他们信心与能量。“我们就守在这里,传承好红色精神,过好自己的幸福日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0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