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恶劣、氧含量低是西藏自治区的基本区情,加快解决供氧问题一直是戍守高原地区的官兵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期盼,是一项迫切的民生工程。
针对传统制氧锂分子筛材料成本高、分子筛及供氧设备使用寿命低等重大疑难问题,1988年出生的西藏大学特聘教授、西藏大学理论物理方向学科带头人吴琪作出一系列重大贡献。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她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新时代青年先锋。
吴琪首次在理论上筛选、预测出一批常温下具有较高的氧气氮气分离选择性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可控定量供氧、氧气相关的分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以期获得高性能、低成本、适应高原气候特点的空气分离材料,为高原制供氧产业的发展及供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支持。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吴琪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驱动电解水以高效制备氢气和氧气。针对电解水制备绿氢过程中催化剂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等问题,吴琪通过机器学习、理论计算指导实验合成,实现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电催化剂的可控、精准合成及规模化绿色制备技术。
吴琪开展的研究紧紧围绕国际学术热点,也是当前各国发展新能源进程中的优先主题。吴琪通过开展数据驱动的材料模拟、设计和探索研究,通过新材料的设计发现、高原适应性研究预测、机理研究等构建面向能源转化和储备的“高原特色功能材料基因库”。
参加工作后,吴琪便加入拉萨市高原制供氧重点实验室。其所在团队现拥有国家级人才2人、教授及副教授5人、讲师2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人才梯队。该团队瞄准高原制供氧材料、高原绿氢制备材料和储能材料开展研究,建设创新队伍,形成了具有自主创新特色和国内较高水平的学术创新高地,与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前沿技术研究合作。
吴琪领衔的西藏大学“多尺度材料模拟与应用研究实验室”注重青年人才培养,鼓励团队成员开展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的特色研究工作。近年来,团队成员频频获得学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与国内其他经济和教育发达省份相比,西藏地区的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等学科的发展始终处在国内比较靠后的位置。特别是一些新兴学科,如理论计算物理、功能材料的理论模拟、材料科学基因组等领域,区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存在较大不足。也正因此,吴琪的研究工作及相关研究团队和平台的建立,充实了西藏自治区材料理论计算模拟方向的研究人才和队伍,促进了西藏地区材料学科的发展。
作为高校教师的吴琪同样出色。她不断开拓创新,打造“理论+实践”“西藏特色+国际化”育人方式,培养学生成长为具有坚实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基础科学研究人才。自从教以来,她承担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好。吴琪主讲的课程《力学》是西藏自治区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她在课程教学中确立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目标,着眼于从物理学整体学习力学,并积极承担本科生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研究生指导等实践教学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产业应用相结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20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