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王传英:以不断创新助力“中国制造”

发稿时间:2025-05-12 11:1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啃下硬骨头”,这是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属成形高端装备与先进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传英多年来一直践行的理念。

  201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王传英入职济南二机床,立志扎根车间一线,投身高端装备制造业。“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他说,机床装备的技术水平不仅是国家工业实力的直接体现,更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与发展全局,国防、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等行业都离不开机床。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立足科技最前沿,成为王传英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在他看来,成立于1937年的济南二机床是国产高端装备的“破局者”。王传英也是该公司招聘的第一名博士。

  入职之初,为全面了解公司产品类型、技术工艺、生产制造能力等,王传英用时3年,前往各个车间以及5个不同设计岗位轮岗学习。在他看来,创新必须建立在对产品和技术正确、全面的认知上,了解目前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多岗位轮岗是很好的机会。

  大型冲压生产线压力机主传动系统疲劳寿命问题,是王传英入职后承担的第一个课题。

  王传英说,传动系统的疲劳寿命是指传动系统的可靠性,能否长时间稳定运行。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与结构设计、材料、加工精度等多种因素有关。最初,团队并不清楚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找出原因所在,2017年开始,王传英带队先后走访20多家用户,现场考察调研120多台产品设备,通过采集的大数据对所有因素进行影响程度分析。同时他们学习国际上几乎所有相关文献资料,组织100余次技术讨论会,一步步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并加以改进,之后再前往现场验证措施的可靠性。

  为得到准确数据,面对每台压力机,王传英都会带头穿着防油衣进入温度50℃以上的传动箱内进行检查,搜集数据。

  经过坚持不懈的究根溯源、攻坚克难,2023年年底,压力机主传动系统疲劳寿命问题由王传英带队成功突破结题,该项成果获济南二机床科技进步特等奖。经过验证,依托新解决方案,压力机主传动系统使用寿命延长5年以上,较之前提升30%,能大幅提升设备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在王传英看来,科研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要以世界科技前沿为靶心,持续突破创新,才能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在行业内,生产效率被视为衡量大型冲压生产线技术水平的关键参数。“当时,冲压生产线节拍最高做到了18次/分钟,也就是一分钟生产18个零件。”王传英说,若要进一步提高效率,需要研发新型的专用送料机器人以及控制算法。

  “机器人速度高、负载大、振动大,所以需要设计新的构型,研发新的规划算法,使机器人在高速大负载下稳定运行。”王传英表示。

  对此,济南二机床联合天津大学共同开发机器人构型。天津大学根据技术需求设计机器人构型,王传英团队负责工程图设计、算法开发和厂内测试。

  最终,由王传英主持开发的冲压专用协作机器人将冲压生产线生产节拍突破至20次/分钟,比行业最高水平提升2次/分钟,进一步提高了汽车制造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由王传英带领团队研发的全国首条氢燃料电池极板冲压生产线,实现了燃料电池极板由人工生产向全自动生产转变,生产效率由6次/分钟提高至10次/分钟,填补了行业空白。

  如今,新一代大型冲压生产线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已装备国内多家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有力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迭代升级。同时,相关产品还销往美国、加拿大、匈牙利等国。

  为获得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2023年,王传英率队赴土耳其为海外用户安装调试大型冲压生产线,22天完成吊装、105天完成调试,刷新了我国高端冲压装备海外安装调试纪录,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制造速度。

  一路走来,王传英团队先后攻克40余项关键性技术难题,研发伺服包边压力机、钢铝混合落料线等10余个国内首台套产品,创造多项行业第一。

  2022年,济南二机床成功重组金属成形高端装备与先进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王传英担任实验室副主任。其中,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是实验室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对此,王传英积极促成公司与高校强强联合,“对企业而言,能借助高校科研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品迭代升级,提升竞争力。同时,高校学生经企业实践锻炼,毕业后能更快适应岗位,为企业储备专业人才”。

  如今,济南二机床已与清华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并招引近百名博士、硕士入职公司,成立研发团队,开展国际前沿技术开发工作。

  作为山东大学的一名产业导师,王传英还将最新的产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带入课堂,将基础研究成果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让高校学子真切触摸我国产业发展的脉搏。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王传英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对此,他深感自豪,“未来,我将带领研发人员持续加大高端数控机床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为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5月12日 01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