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美教师 | 张人利:让学校成为师生享受其中的乐园
发稿时间:2023-09-14 11:20:00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今年教师节,中宣部、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最美教师”获得者,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他就是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他恪守教育规律、锐意课堂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轻负担”的教学实践创新之路,让校园成为了师生都能享受其中的乐园。
在前不久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张人利送给学生和老师的寄语,蕴含着他最朴素的教育理念。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 张人利: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成为我们教师享受的过程、学生享受的过程,这就是教与学的享受过程。
让学校成为师生都能享受其中的乐园是张人利25年来坚守的理想。1998年,时任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的张人利同时兼任了其附属学校的校长。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 张人利:当时,这个学校是上海很典型的薄弱学校,进来100个(学生)至少走掉40个,各种各样理由走了。
面对新学校的棘手问题,究竟是沿用旧法、维持现状,还是另辟蹊径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张人利果断选择了后者。他带领教育学院的专家、学校的老师们,一次次地调研、座谈,一次次地实验、磨课,重新构建教学样态,让学生从以听为主,转变为更多地通过独立学习、合作学习、讨论研究、实验对比,来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 张人利:灌输,无非就是老师翻来覆去讲正确的,怎样才能真正学会呢,只有把这种学生的各种各样不同的相异构想,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它暴露出来,进行碰撞,只有这样的对话才算是真正学会。所以,你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改变,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才体现出教育的本质。
在这堂九年级的数学课上,同学们正在就相似三角形进行讨论,他们上台讲解、质疑探究,甚至激烈辩论,老师则倾听和引导,这已经是学校如今课堂的常态。不仅如此,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也减轻了。张人利从“作业量”开刀,提出“以提高作业的质,控制作业的量”,对作业量进行精细化管理,实施分层作业。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学生 李文嘉:学校里能够完成的作业就完成,其他要求在家里完成,一般不会超过半个小时。
在张人利的改革推动下,学校的课堂充满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生命跃动,这所曾经的薄弱校也一跃成为上海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语文教师陈美正是在这样的教学新样态中成长起来,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她说是张校长给予了她不断探索求变的灵感和勇气。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语文教师 陈美:其实也是慢慢接受,在实践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惊喜。学生在课堂上会呈现出一种激情,有一种被唤醒的成功和欣喜。
勇闯教育改革深水区,构建绿色教育生态。如今的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一系列落到实处的课程安排和特色活动创设激发起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一边享受快乐,一边收获成长。对照上海市教委绿色教育指标,还有一项数据让张人利特别自豪,那就是连续五年全校学生的近视率低于上海市平均值近20%。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学生 徐子熹:张校长经常跟我们说,多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我现在每天的体育课加上大课间的时间有两个多小时,让我感觉到精力非常充沛,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中去。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 张人利:老师把教育看成是一种享受,学生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的话,那么我们的教学要回归到它原来的本源,我期望着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