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数”眼 为“天下无诈”护航
郑芳琼:用数据分析技能编织电信诈骗防护网
发稿时间:2022-12-31 14:07:00 来源: 中工网
“让我们的电信反诈技术为全省通信安全保驾护航。”不久前,在2022年度“最美浙江人·最美工匠”发布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今年10名“最美工匠”中为数不多的“巾帼工匠”郑芳琼。她看起来有些许柔弱,但在谈到对待“匠心”的自我期许时,却说出了开头那句强硬的话——这或许正是擅长“以柔克刚”的“巾帼工匠”们所特有的气质。
2006年,大学毕业的郑芳琼来到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的企业信息化部工作,从此和“电信数据”打起了交道。“我是一名理科女,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和数据打交道正是我擅长的事情。”郑芳琼告诉记者,每天在数据的海洋里遨游,并不会让她感到枯燥,相反,她还非常着迷于在庞大数据库中抓取关键信息的快感,“不论是天生还是后天的职业训练,具备这种对于数据的敏感性是从事我们这一行必不可少的能力。”
工作中的郑芳琼。
不知不觉间,郑芳琼已经在数据分析岗位上干了16年。择一业,专一行,从最开始的投诉数据处理,到后来的传统数据库管理运维,再到近几年兴起的大数据分析,郑芳琼一步步成长为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大数据专业的一名一级专家。2019年,郑芳琼参加了省总工会和浙江通管局联合举办的浙江信息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凭借多年来在数据分析技能上的磨砺,她赢得了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大数据)大赛的二等奖,并于次年在省电信的IT大比武中斩获了“浙江金蓝领”荣誉称号。
“我所在的数据应用室,有一块很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通对后台采集电信数据,通过常规的业务理解及技术口径解构,对其进行相应的日常行为分析,根据精准的用户画像系统,进而通过行为及轨迹建模,框出各种适配的用户。这块业务常见的应用场景,就是对大家生活中不胜其烦的电信诈骗进行有效防护。”郑芳琼介绍,“比如很多诈骗分子的日常行为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他们会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办理某种类型的卡,在特定时间会有特定的行为动作和活动轨迹,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比较特殊且有辨识度的话务及流量行为。近年来骗子行为不端升级更新,但我们始终相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通过我们的反诈模型,对诈骗分子的识别势必会越来越精准,这样我们就能从源头上对其行为进行针对性处理,防止受骗。”
据郑芳琼观察,现在诈骗受害的重灾区不仅限于传统认知上的老人、小孩群体,“一些高学历、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人也常会中招。骗子会利用他们关心的话题,一点点把他们骗到设好的陷阱里。虽然诈骗的手段多种多样,但其实诈骗行为都有一定的共性。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框出反诈骗模型,然后把正在进行诈骗的不法分子找出来。”郑芳琼说,他们的反诈骗模型应用准确度可以达到95%以上,基本能将绝大多数诈骗行为“扼杀”在摇篮里,从而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保护大量群众免受其害。
“从事数据分析工作一定要沉下心,只有学会用细腻的心思进行多维度的思考,才能擦亮一双能抓取关键共性信息的‘数’眼。”从业多年,郑芳琼没有过所谓的“职业倦怠”,反而不断刷新着自己对数据分析技能的卓越追求和思考,“电信作为传统运营商,其实可以优化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电信数据相对于互联网数据无疑有着更好的精准度和含金量,这也意味着它潜力无穷。”她表示,希望可以有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到电信大数据分析行业,将巨大的数据资产用起来,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共同为人民群众享受“天下无诈”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据浙江工人日报消息 浙江工人日报记者李凡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