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建设者”陈军:灾区援建提速度 世界工程创新高

发稿时间:2021-06-05 08: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他大爱无疆,胸怀对四川什邡人民的赤胆忠诚,用辛劳和热血拼搏在援建最前线;他创新管理,引入超级BIM破解复杂工程结构、顶级机电系统之困,建起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大脑指挥神经中枢。2021年,凭借着13年来勇于担当的执着信念,中建二局的基建狂魔陈军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军。

  两次深入灾区 创下援建新速度

  2009年1月1日,陈军来到四川什邡援建最前线,担任起物华西苑廉租房二期一标段工程唯一的工长。最让陈军头疼的是当地招募的工人竟然有个不成文“三不干”规定,即:下雨天不干、出太阳不干、逢休息日不干,行为随意散漫,素质无法满足援建工程要求。面对现状陈军动起了脑筋。

  要想工人们听从指挥,赢得他们的信任,首先要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拉近与工人们的距离,增强自身亲和力,陈军打定了主意。于是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工地,当工人们来到工地准备干活时,陈军早已在现场忙碌了好一会儿。

  施工中陈军更是直接带着他们干活,每天无论多晚都会陪着工人们直到下班,从工作到生活都与工人们“混”在一起,时间长了工人们也慢慢接受了他,把他当成了朋友一般,工人们的观念也在他灌输下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转变。

  一个月后,陈军实施了第二招——引入竞争意识。他淘汰掉不合格班组。同时,明确责任,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管理直降到班组甚至工人头上。如果哪个工人墙砌的好并评为当天样板,他就当场表扬发放物质奖励,此举有效地提高了工人施工热情和荣誉感。

  一次陈军在现场巡视时,发现一名工人把一块缺角的砖砌到了墙外侧底部,他要求这名工人马上把这块缺角砖换掉,如果换掉的话,靠近这块砖一侧的墙都要拆除,等于是返工重砌,这名工人一听重砌立刻有了抵触情绪,但在陈军一番道理说服后,这名工人心悦诚服。

  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要求时,他简单地解释说:一块缺了角的砖就会影响整个外墙平整度和感观度,援建工程一砖一瓦都不能马虎。

  这就是陈军第三招起到的效果——建好规矩和树起威信。他当天提出的要求、下达的指令必须当天完成,绝不允许突破规范底线,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把牢质量、进度关。

  三个月后,工人们施工技术和熟练程度明显提高,觉悟意识发生了彻底转变,实现了双赢。5月20日,工程11栋楼提前一个月全部结构封顶,2010年春节前灾区人民顺利住进了新建廉租房。陈军也被北京前线指挥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7月,陈军担任项目经理从什邡援建前线来到汶川,在这个物资及其匮乏的重灾区,难以置信地在6个月时间里建起了汶川当时最高标志性建筑---住房安置小区三期工程三座塔式楼,创下了“汶川速度”。
  创新管理水平 建设世界级水电站

  2017年6月,陈军转战昆明三峡大厦这座世界级巨型梯级水电指挥调度中心工程,结构和机电系统非常复杂。陈军通过深入思考,全方位、大深度运用了超级BIM技术实现各项目标,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他组建了BIM工作室。全过程引入深化设计值达LOD400-450BIM技术,竣工模型达到国内最高的LOD500,精度直达每根线路最末端,远超普通工程只达主干线的LOD300做法。

  从临建设施开始,就高标准、严要求,实施精细化管控。从地砖铺装的平整度、贴砖的排布位置,阴阳面的处理,全部都通过BIM提前排布,施工时严格执行。甚至水龙头安装高度、开关插座,办公室家具位置都进行了提前预排,做到舒适美观、方便好用。所有临建准确率达到95%以上,并达到正式工程精装标准,吸引了不少当地和外省企业前来观摩。

  陈军在云南建筑业率先创造性地将BIM技术运用到对工人技术交底上。他让工人们在手机上下载E建筑APP平台,平台上BIM模型每个点技术要点,都直接标注的详细清晰,工人通过手机BIM模型就可以跟技术员同步交底,还可以自学,形象直观地掌握技术要点。尤其机电系统管线多、复杂,排布顺序、走向、间距等都一清二楚,工人掌握快,施工效率高,质量好,起到了事倍功半效果。解决了过去层层交底到工人中间产生的信息消减,以及工人看图纸困难,交底效果不佳等弊端。

  施工中,陈军还严格要求BIM设计师,BIM软件运用与施工实际相结合。每一个分项都是现场技术人员带着BIM设计师共同进行排布,综合考虑规范、美观和可实施性。这样设计出来的BIM可以直接现场实施,避了脱节修改环节。

  两年里,BIM工作室马力全开,挑灯苦战,为工程保驾护航。

  运用BIM进行进度推演,项目部有效制定了双流水施工作业法,将每道工序的衔接时间精确到小时,半年内保质保量完成了结构施工的艰巨任务。使得工程2019年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2020年再获“鲁班奖”。

  从“拼命三郎”到“智多星”,从普通工长到优秀项目经理,13年艰苦磨砺,陈军践行着自己“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再难成”的人生格言,筑起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