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缔造者徐芑南:一生系深潜 深海强国梦圆
发稿时间:2017-06-06 20:41:16 来源: 央视网
徐芑南 以“国之所需、我之所向”寄语 年轻人(图片来源:中船重工第七0二研究所)
当地时间2017年6月1日17时12分,“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最后一潜顺利完成,回收至“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甲板。10天,完成5次大深度下潜,3次超过6500米,最大深度达到6699米,整个阶段潜水器性能稳定。
而这一潜,也是“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从2012年海试以来进行的第20潜。“蛟龙”号不仅下潜次数最多,而且超过6000米深度达16次,超过6500米深度达12次,全方位验证了“蛟龙”号系统设计的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深渊前沿科学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一手样品和数据,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深渊前沿科学研究进步和发展。
徐芑南,正是“蛟龙号”的缔造者之一。有人说,他的人生高度,几乎可以用中国深海潜水器的下潜深度来衡量。300米、6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7000米!可以说,中国载人深潜每前进一步都有他的杰出贡献,他的梦想随着潜水器的下潜不断深入到更深的海域。
退休6年重挂帅——他的故事,是大写的励志!
2002年6月的一个深夜,徐芑南接到了702所原所长吴有生院士的电话:“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立项了,我们想来想去,这个总师非你老徐来当不可!”放下电话,徐芑南一个劲说:“来不及了!赶快要赶回所里!”而此时,他已经退休六年,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家人担忧徐芑南的身体,他身患心脏病、高血压,一只眼睛已仅存光感。但潜水器,在徐芑南的生命中,是永远割舍不下的一段缘分,尤其是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更是他多年的心愿。为此,徐芑南义无反顾。
他带领国内50多家科研院所精英组成的科研攻关队伍,历经6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了潜水器的设计、总装建造和水池试验。2009年8月,“蛟龙号”第一次海试,徐芑南拖着装满“花花绿绿的药品、氧气机、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的拉杆箱,坚持和大家一同登上母船“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在两个多月的海试中,徐芑南“吃药就像吃饭一样”,除了因病不得不上岸休息的10天,剩下的时间,他都和年轻人一样,坚守在船上。
“舰务兵”到总师——他的人生,是深潜的传奇!
17岁的徐芑南怀揣强国梦,如愿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热门专业造船系。1956年,当他有幸入选国家第一批为未来海军舰船装备研发而培养的设计人员时,他就知道,这一生将与舰船、与大海分不开了。
1958年,徐芑南毕业分配到船舶研究所。他被派去做潜艇模型的水动力试验。从此,徐芑南的事业“潜入”了水下。在潜艇基地,徐芑南的第一个活儿是“舰务兵”,每天的工作就是管潜艇上的几个阀门和一个水泵。他在潜艇上跑前跑后,把潜艇的各个舱段摸了个滚瓜烂熟。一个月后,他又要求去其他几个潜艇和潜艇修理厂实习。一共三个月,至今回想起来,徐芑南仍然觉得这是他人生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光。
新中国的潜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徐芑南从行车指挥,到设备安装,到实验测试,再到写分析报告,一路走来,成了所里的“多面手”。无人、载人,有缆、无缆……徐芑南说:“几乎所有种类的潜水器,我都做过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徐芑南主持与创建了我国最大深海模拟试验设备群和潜水器耐压壳稳性试验技术。八十年代,他创造性地为我国自行研制出多型载人潜水器和水下机器人,是业内公认的载人深潜器领路人。
“浅蓝”到“深蓝”——深海强国,梦想成真!
会婵娟,探龙宫,世代相传的神话变成了现实。
每一次下潜,都为“蛟龙号”带来一场技术革新。领先的近底自动航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等功能,让这条“中国龙”乘风破浪,遨游深海。
徐芑南说,他是幸运的,“曾经以为这辈子这个梦想实现不了了,但现在却得到了这么好的结果,我无憾了!”
拥有“中国心”的“蛟龙号”带给徐芑南的惊喜远不会止于此。如今,已经81岁高龄的徐芑南,依然活跃在中国深潜事业的前沿,他正和同事们一起,向着万米深潜的目标发起新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