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齐鲁工匠刘建树:不拿焊枪的电焊工 专注赢荣誉

发稿时间:2017-06-06 17:18:31 来源: 经济日报

刘建树正操作示教器并仔细检查机器手臂工作。 本报记者 刘 成摄

  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动车组转向架焊接车间里,一个个机器人电焊手臂灵活而熟练地摆动着,仿佛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一位中年男子,忙碌地穿梭于机械手臂间,神情专注而执着。他,就是车间内30多台机器人的“动作导演”——电焊工技师刘建树。

  与手持焊枪、全副武装的手工焊接不同,机器人焊接看起来“高大上”,但要想拿焊枪完成复杂的电焊工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个秘诀,就藏在刘建树手中的“遥控器”里。“遥控器”的学名是“示教器”,通过它可运行机器人手臂内的软件,从而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刘建树正是为示教器编写程序的人,也被称为“不拿焊枪的电焊工”。

  复杂编程,让机器人丝毫不差地做出各种精细动作,不仅需要汗水,更需要智慧。这不,公司拥有的国内首条动车组自动焊接柔性生产线,就曾因侧梁内腔狭小、焊缝轨迹走向复杂,致使机器人程序始终无法准确定位,产品缺陷过多。怎么办?刘建树临危受命,重新编程。

  经过一番仔细查探,刘建树发现,由于生产线侧梁内腔狭小,只有10厘米,如果机器人手臂运动太快,容易造成位置偏差,而若太慢了,焊缝又不合格。找到了病因,刘建树凭借丰富的操作经验,把每一个焊缝轨迹细分成更多焊接点。经过8天的日夜奋战,刘建树终于完成了狭小空间内机器人焊枪快速变换角度的高难度编程。成功的喜悦,让刘建树满是成就感:“编程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焊接数据和轨迹。在我的编程下,机械手臂比人手还灵活,那种感觉特别让人着迷。”

  很难想象,这位能破解外国专家都难以攻克的难题、让机器人操作如臂使指的土专家,最初却只有中专学历,身上的本事和技术全靠自学而来。在学习过程中,他一边查字典一边学习国外文献资料,厚积薄发、终有所成。他独立开发了30余种大部件近200套自动焊程序,在行业也是颇有名气。

  刘建树的专注为他赢得了荣誉,2015年他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还荣获火车头奖章,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科技创新项目《高速列车转向架构架柔性焊接制造技术》,于2016年获得中国中车科学技术一等奖。(刘成 陈珂)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