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邵锦文:沉到基层天地宽

发稿时间:2017-05-19 10:42:42 来源: 北京日报

  挂职河北科技厅副厅长

  邵锦文:沉到基层天地宽

  开栏语

  自2015年开始,北京市与河北省每年各自挑选100名干部,开展为期一年的互派干部挂职交流活动,至今已是第二届。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我的挂职故事”栏目,介绍这些挂职干部的“双城”生活,以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挂职故事。

  科技是什么?“把高大上的科学,变成接地气的技术。”邵锦文一字一句地说。

  在第二批百名京冀互派挂职干部中,现挂职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的邵锦文,属于为数不多的“学院派”,曾经做过18年的航天科研工作。

  与人们脑海中的形象不同的是,意气风发、语速超快的邵锦文,是个雷厉风行式的人物。不过,在挂职工作刚刚开始时,他却总被人说“不接地气”……

  一轮调研找方向

  去年10月初,他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任上,赴河北省科技厅报到,挂职副厅长。

  在邵锦文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点之一是协同创新,这远远超出了传统理念中的合作发展,而是依靠创新驱动、创新支撑、创新引领的发展。因此,到河北省科技厅挂职之初,他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

  摆在邵锦文面前的第一道题目,是京冀两地科技创新实力的巨大差异。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科技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优势突出;而河北全省1.5万家科技型企业中,“国高新”字头的只有2000多家,科技创新整体水平不高。为了进一步找准工作的着力点,邵锦文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工作。

  “到河北不久,我开始对这里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摸底,其间也到沧州、秦皇岛、廊坊、邯郸等地市进行了走访。”邵锦文说,他通过调研发现,河北省整体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缺乏有创新活力的科研机构。

  不过,虽然在创新水平上有差异,但河北省也有比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地域广阔、发展空间大,企业数量多,对科技的需求也比较迫切。此外,河北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本相对较低,能够为北京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一轮调研,让邵锦文明确了挂职这一年的工作重点:从科技创新一体化入手,促进北京科技资源在河北省实现本地化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百姓民生等需求,提升京津冀整体的科技创新水平。

  一番洗脑吐心声

  说到走出北京的体会,邵锦文不无感慨地表示,思路确实开阔了,“原来在北科院,我整天在想科技成果怎么转化落地。去外地调研,人家也把你当科学家,是来考察项目的。”来到河北后邵锦文发现,河北最紧缺的真的不是一两个项目。

  “项目落地是承担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角色,这固然重要,但河北自身要发展,必须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说,河北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面临京津两地的虹吸效应,就必须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和吸引力。雄安新区定位中排第一位的是“创新之城”,就是这个道理。

  邵锦文说,到各地开发区调研时,他总把这一套“经”念给各形各色的企业家,给他们“洗脑”,结果许多人反而觉得他“不接地气”。

  邵锦文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今年3月,他到秦皇岛市调研,结果遇到了一桩当地企业噪声扰民的问题。原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家生产重型机械的上市企业,与一个居住着十余万人的居民小区仅隔50米距离,长期以来存在噪声扰民的问题。由于这家企业存在在先,居民小区建设在后,到底谁担责双方各执一词,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矛盾比较突出。邵锦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北科院的科研人员到现场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座谈,从企业噪声治理的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用数百万元的降噪改造费用,代替了十几亿元的企业搬迁成本,最终各方满意收场。

  面对政府、企业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这才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核心。邵锦文说,“我想做的不是到开发区落几个项目,而是产生科技成果,孵化科技成果,让中国本土企业提升科技创新力。企业提升了、产业升级了,筑巢引凤,落项目是自然而然的事。”

  由于“一手托两家”,到河北挂职后的邵锦文还发现了研究院里的不少问题。“在北科院时,我分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之前我也很困惑为什么转化率低,后来我明白了,就是因为许多课题和真正的社会需求,是脱节的。”邵锦文认为,科研人员如果不能与民间企业家直接对话,就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应用研究不能服务于社会,就是瞎研究。”接下来,邵锦文计划在河北搭建一个平台,推动更多企业家来说出自己的需求,也让科研人员面对面地寻找研发方向,“去企业实地看看,比坐在办公室聊有收获。”

  一个终极大梦想

  别看出身“学院派”,但在同事们眼里,邵锦文绝对是个雷厉风行式的人物,想到什么,说干就干。采访期间,邵锦文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年时间,真的很短。

  到河北挂职之后,邵锦文的工作性质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原来是北科院副院长,工作范围是一个院。现在挂职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工作范围变成了河北全省;原来是从北科院的角度推进合作,挂职后要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北京与河北的科技合作。

  到河北半年多,邵锦文干的事已经不少了。在他的推动下,成立了秦皇岛京河研究院,由北科院在河北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辐射周边区域;在邯郸市设立北科院邯郸分院,辐射邢台、衡水等冀南地区;推动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到河北设立分支机构;雄安新区设立后,联合河北科学院筹备建立京冀研发中心等等。

  但在邵锦文看来,真正能“算得上事儿”的、也是他最希望在任内做成的,就是建立“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之所以有这个设想,邵锦文的初衷是联合京津冀三地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科研院所,以联盟的形式,构建一条京津冀科研院所间的联系纽带,建立京津冀科研院所合作发展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整合资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这个联盟能推动北京与天津、河北科技资源的对接,与三地科技需求相结合,推动转移转化一批项目、培养一批人才、建立一批共同的平台,最终形成若干个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带动三地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邵锦文透露,目前三地相关科研院所已达成一致,正在进行联盟成立的前期工作。

  “当有一天我离开了这里,希望我以绵薄之力推动的事业能继续下去,这就是我的全部动力。”邵锦文笑着说,“我觉得,这其实挺接地气的。”

  人物独白

  “一身集齐京津冀”

  身边的“挂友”开玩笑,都叫我是“集京津冀于一身”的科研者。因为,我是北京干部,在河北挂职,要推动京冀两地的科技协同创新。同时,我还负责推进北科院与天津市科委共建的天津京津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相关工作。有时,我整整一周时间都在京津冀三地奔波,最熟悉的莫过于三地的火车站。

  三地奔波虽然辛苦,但通过具体的工作,我掌握了大量京津冀科技创新工作的一手信息,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为我更好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打下了基础。

  我一直以为,虽然是挂职,但这一年绝对不能敷衍了事。要展现出北京干部的形象,铆足精神气、事必争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多干事。我目前正在推动的工作,在一年内不可能全部开花结果,在挂职结束后,我仍然会积极推动相关工作,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记者 郭涛)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