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文改名:根植大山 守望森林

发稿时间:2017-04-04 10:10:05 来源: 北京晚报

  初次见到文改名,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皱纹,虽然瘦却很结实,今年五十多岁的他看上去有些苍老,拿着铁锹在山上走的样子,活脱脱就是个山里垦荒的农民。

  从部队转业后经过工作调整,1993年初,20多岁的文改名带着老婆和年仅5岁的孩子来到十三陵新华社造林站,成为了一名护林员。文改名负责的区域位于燕山山脉定陵分区,是一片总面积达4200多亩的山地。那时候,这片区域的森林覆盖率只有40%左右,山腰以下可以看到种下的树,山腰以上则遍布乱石杂草,“山顶上都是秃的”。

  十三陵造林站负责新华社全社职工的公民植树义务,按照规定每年要植树17500棵,还有林区养护、安全防火等任务。但十三陵山区雨水少,乱石又多,种树难度大。按照文改名的说法,能否种树就看老天是否下雨,而且雨下不透还不行。到了大雨天,别人往家里跑,文改名和造林站的同事却冒着雨往山上跑。小苗用人背,大苗雇用村民的骡马往山上驮。去年,因为没怎么下雨,文改名所在的造林站一棵树都没有种上,这让他多少有些失落。今年造林站计划植树800棵左右,主要是耐旱的侧柏,因为别的树种都不容易存活。这片山地海拔两百多米高,山石遍布,可供树木生长的土层实在是太少了。

  为了让荒山披上绿装,文改名和造林站的同事没少费心思。山上的立地条件差且缺水,以往都是用土堆围成拦水墙,大雨以来就会被冲垮,没有办法起到拦水、蓄水的作用。文改名经过长期试验,用石头砌成石堰,防止水土流失,这样每棵小树苗都有了自己的“小水库”。首都绿化委员会考察后肯定了这一做法,将它命名为“一树一库”并向全市推广。

  24载春秋,文改名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造林站站长,什么季节植什么树、干什么活,招工、外联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定陵分区的森林覆盖率也已经达到75%左右,96万株树木茂盛扎根于山峦,大家种树的地方越来越向山顶靠近。

  这些年来,文改名多次被评为绿化美化积极分子,还获得2016年“全国绿化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但在文改名看来,只有多种树、守好林才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眼下正是清明时节,森林防火期也没有结束,整个假期文改名都将守在造林站,把每棵树都看好。(记者孙文文 通讯员方昊)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