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聂书宁:“追花寻蜜”的迁徙人生

发稿时间:2017-03-12 10:58:18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从养蜂采蜜起家,发展为立体养殖,成了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追花寻蜜”的迁徙人生 

  蜂箱一打开,数千只胖绒绒的小蜜蜂欢快地将主人团团围住,扑闪着小翅膀“嗡嗡”叫唤。主人爱怜地注视着眼前这群小生灵。主人叫聂书宁,出生于福建省永安市埔岭村,今年42岁,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福建省永安市蜂业协会会长。

  “没有到采蜜的季节,不要随意去打开蜂箱,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蜜蜂的个体发育、群体活动、蜂群繁殖……”在稍显简易的埔岭养蜂场里,聂书宁说起自己的“养蜂经”来,自信而恳切。

  “蜂”助一臂创业路

  2002年,聂书宁与一位退休的养蜂专家交往,在这位师傅的引导下,迷上了养蜂产业。2003年他告别打工岁月,带着师傅送给他的11个蜂群,开始养蜂之旅。

  创业刚开始,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技术与资金支持:“因为没有资金发展蜂群,这年6月,在西洋下洋木材加工厂突然发现了一群蜜蜂,于是我就想办法给‘收’了回来,结果被这群蜜蜂叮得体无完肤,后来还是师傅带着蜂框、蜂箱教我‘过箱’,从野生状态训养成人工管理状态。”从此,聂书宁边筹钱发展、边学习知识,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青年创业培训班,还有一对一的创业指导,他的创业大门徐徐而开。

  通过不断拜师学艺、交友,功夫不负有心人,聂书宁的养蜂技术有了很大提高,2004年蜂群发展到了20箱、2005年30箱……到了2009年达到100个高箱,还创建了永安市首家养蜂合作社并注册了“嘉露”商标。

  “迁徙”途中尝甘苦

  聂书宁养殖的是西蜂,每年3月到12月,养蜂人为了追逐花蜜,大约要转场10多个地方。一年到头夫妻聚少离多,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个年头都是快要过年的前一个月才回家。聂书宁记得2011年是最艰苦的一年,养蜂没有赚到钱不说,过年时还得拖到年关前7天才回家,为了照看蜜蜂,一家人吃完年夜饭后,老婆孩子跟他来到福庄蜂场帐篷里住了一夜。

  蜜蜂还得小心伺候。有一次,从永安运蜜蜂到湖北采蜜,原本只有20多个小时的路程,却整整花了2天时间。原来,他们都是晚上赶路,白天休息:白天时,车子要下高速公路,给勤劳的蜜蜂放风。

  太过艰辛,2010年底聂书宁便尝试着“改行”,到湖北去买了60头牛,贩回来卖。结果由于没有进行市场调查,赔了本。2011年又管理了一年果园。通过贩牛和管果园,他感悟到,养蜂之所以不会赚钱,是因为在“追花逐蜜”的10多个月中,严重与市场脱轨。

  行业推进“蜂”浪涌

  后来,聂书宁转换思路,又回到养蜂行业,从2013年起改养中蜂,既可以照顾家人,又能把更多精力放到营销上。

  聂书宁所卖天然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在永安市及采蜜的地方也小有名气。随后,借助全省创业导师成立的蓝丝带商务平台,他把自己的蜂产品成功打入了福州市场,合作社也于2013年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聂书宁卖的蜂蜜品种也多了,发展到金桔蜜、野桂花蜜、槐花莲花蜜等七八种,副产品有油菜花粉、莲花粉、茶叶花粉等。

  如今,他不仅自己养蜂卖蜂,还带动了周边几十个农户发展养蜂行业,培育了近10个养蜂基地;蜂群数量也翻了几番,目前,他已有蜂群500多高箱,年产蜂蜜近10吨,产值超过80万元。2012年还成立了永安市创业之家,当年就带动发展了7家农产品小微企业。去年5月又成立了三明市首家养蜂协会,目前协会拥有6000多箱蜜蜂,年销售收入600多万元,带动200多名会员增收致富。

  聂书宁在不断发展个人事业的同时,充分发挥会员优势,为残疾人免费养蜂培训,首批帮扶26名残疾人认养260群蜜蜂,提供实地调查、布置送蜂、配送工具、养蜂技术后期跟踪等服务,形成“协会+会员+贫困户”结对帮扶和“传授+帮助+兼顾”技术服务的精准扶贫模式,切实帮扶贫困户实现共同致富。

  “养蜂,只是事业的一部分。”聂书宁说,从采蜜到生产花粉、蜂王浆,再到蜂蜜保健品、化妆品,一个立体养殖、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开发的生态经营农场,才是他的梦想。(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童长福 赖冬觅)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