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七旬小卖部店主的诗意人生

发稿时间:2017-02-20 10:32:3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在宁夏盐池县教育小区,左震在读书(2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朝辞宝鸡城,驾车去汉中。东方鱼肚白,烟琐秦岭峰。忽觉入仙境,仍恋人间情。”这是一首写在废烟盒上的古体诗,作者是宁夏盐池县的老人左震。8年间,这位“草根诗人”在1000多个烟盒上写下诗歌与诗歌研究文章,推开通往诗意生活的窗。

  烟盒里有诗意乐园

  2009年冬,宁夏盐池县农具厂退休工人左震,搬到教育小区生活,并开了一间小卖部。60多岁的他回忆起早年翻越秦岭拉货,平素喜爱读诗的他,模仿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随手拿起一个烟盒,在里面空白处写下了“朝辞宝鸡城”的诗句。

  偶然的机会,同住一幢楼但素不相识的盐池县作协主席张联,走进左震的小卖部买东西,在柜台的烟盒上发现了左震的诗句,就问他:“想不想跟我学写现代诗?”

  “我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你愿意教,我就愿意学。”左震说。从此,他甘愿拜小他20岁的张联为师,开始补诗歌创作的课。

  “我不能成为兔子,但可以成为乌龟。”左震经常用他总结的这句话勉励自己。初学现代诗,从不懂啥是诗歌语言,到写出如“时光如针/蓝天如布/江河如线/缝制蓝衫”的诗句,左震靠的就是慢功。

  就这样,一个铺满了泡面、火腿肠、烟酒、零食的小卖部,成了左震的诗意栖居地。一张麻将桌改成的书桌上,摆着《现代汉语大词典》《百年新诗百种解读》《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四周则是一摞摞写了诗句的烟盒。

  “我在烟盒上写诗,主要是烟盒内侧是干净的,重新利用一下挺环保,不会造成浪费。每次写完一首诗,我就拿着烟盒去张联老师家里让他过目,不行就重改重写。如果最后通过了,他会在烟盒上画一个圈,落款写上‘祝贺’二字。”左震说。

  年入古稀的习作者

  自从学习现代诗,已入古稀之年的左震,每天早上六点一个人来到小卖部,在这里看书、写诗。

  在小卖部里,记者看到一本翻烂的《现代汉语大词典》,这已是左震用过的第四本词典。只上过三年学的他,在习作中遇到障碍,就翻《现代汉语大词典》。

  “我有诗兴但底子太薄,但是我敢动笔,刚开始我‘画龙’,张老师给‘点睛’,学而不厌,渐渐有了些收获。”左震说。

  在很多邻居眼中,他有点格格不入。有人拿起他的诗来看,不认可甚至奚落他一番,但他不与人争。每天埋头习作、不为名利的左震,完全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有时候,诗兴来时头也不抬,熟悉他的人来小卖部买东西,拿上东西、撂下钱就走,多了少了左震不甚关心。

  渐渐地,他的诗开始在《盐州文苑》《黄河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并结集出版诗集《温暖在大地上》。有人虽看不懂他的诗,但会用他70岁了还坚持习作的故事来教育孩子。

  “我借你的一双看懂诗文的慧眼/看西红柿的羞红脸”“碾子脱皮/母亲筛糠/新米的清香/悄悄地溜出碾坊”“一双农人的大手/掰碎了天际里的橙色霞”……对左震的诗,张联这样评价:“细腻、原始、质朴,读他的诗可以感受到文字给人性带来的张力。他的诗里有人生经验的情怀,有回忆童年的情怀。”

  一颗虔诚的诗心

  “当你打开这本书时,请你拿起一把斧来。我不怕你砍,我怕你不砍……”左震在诗集里写道。他总是怀揣着一颗虔诚的心,虚心求教,在通往诗歌的路上求取“真经”。

  “苦难就是财富,有人活的有声有色,有人活的庸庸碌碌。”左震12岁失学,后来做过木匠、画匠,摆过地摊、开过杂货店,虽然被腿疾困扰,但倔强地向着诗歌、文字靠近。

  往事如诗,初心不泯。当年的失学少年左震,13岁开始攒钱,买了第一本《现代汉语大词典》,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学、读书,在黑暗中独自摸索前行。“虽然肆虐的寒风残杀了百花,他却面迎冬日的暖阳,开着血色的花,抗着寒风刺骨的吹杀,等待着漫天飞舞的圣洁雪花。”

  为了写诗,左震把小卖部经营当成了副业,还不顾年龄和身体条件,和友人一起体验生活。为提高诗学素养,他笔耕不辍,大胆创作,每天坚持写500字,在300多个烟盒上写下了不少诗歌研究文章。

  谈起左震,张联不无感叹地说:“虽然老左已经70岁了,但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左震一直以张联为榜样。张联也只有初中文化,种过地、放过羊、当过代课老师,在偏僻的盐池县小阳沟村,20年如一日坚持诗歌创作。张联写下了上千首优美的现代乡村诗篇,并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

  而在盐池县,还有一群像张联和左震这样的“草根诗人”,他们在琐碎的现实生活中寻求一份诗意。左震说,他希望诸如《中国诗词大会》之类的节目,能够影响更多普通人,让喜欢诗词却不经意远离诗词的人重拾梦想。 (记者马俊 张亮 许晋豫)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