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要做善于飞翔的雄鹰

发稿时间:2017-01-24 11:35:0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清晨5点半,徐鸿准时起床,一把抓起工服穿上,整理衣领用手抚平工服的前襟,手掌滑过时发出轻微的“刷刷”声。

  “还好!”这套工服刚换不久,还保留着编织棉线的柔软和质地。

  徐鸿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穿过的第几套工服了。不管哪套工服,穿着时间都不会超过1个月,待到前襟变得笔挺、生硬,这套工服陪伴他的日子也就不长了。

  收拾齐备,抄起一顶红色带有护目镜的安全帽,正要关门。“注意安全。”屋里有声音喊了一声。“嗯。”徐鸿沉闷地应了一声。从业那天起,这4个字就成了家人对他仅有的要求。他拿出钥匙开启电动车,出门了。

  骑行15分钟,一股刺鼻的碱液的气味扑面而来,就到厂里了。20多年,徐鸿已经习惯了这种特殊的味道。

  一

  19岁开始,徐鸿的每个早晨几乎都这样开启。从技校毕业后就来到中国铝业集团山东分公司第二氧化铝厂当氧化铝制取工,这身工服一穿就是23年。8000多天,他一直守着沉降槽的这几个罐子,罐子的高度也从5米升高到20米。“每天看着红艳艳的赤矿变成白花花的氧化铝堆,抓一把起来,晶莹剔透,让人有难以描述的激动。”

  从操作口进入作业区,墙上一排警示牌尤其醒目:“本岗位管道和槽子内含有10%~30%的烧碱溶液,所有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带好护目镜。”

  地面上清扫过的痕迹还在,但赤泥水浸泡过的红色粘在管道和地面上不曾褪去。顺着作业道看,左右两边各有4个20米高的沉降槽,管道盘根错节,相互交织。一眼望过去,有一线天的感觉。这里就是徐鸿工作的区域。

  在这儿工作的23年里,徐鸿身上有30多处疤痕见证了他的成长。他参与6项重大科研项目,创出3项以个人命名的操作法,为企业提出120项建议并被采纳,先后荣获28项个人和集体荣誉。

  二

  “一定要做一只善于飞翔的雄鹰,而不是一只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小鸟,决不能虚度此生。”徐鸿满怀憧憬来到第二氧化铝厂拜耳法车间时,他在日记本中写道。

  当初刚建成的厂房和崭新的设备,已经在风吹日晒下,变得斑驳而陈旧。徐鸿也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初心,在他带的班组里,他成了最能拿主意的人。

  “ 我沉迷于那种解决问题的感觉,那是一种让人痴迷的成就感。”徐鸿告诉记者。

  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一般的还原剂很难将它还原,铝的冶炼显得比较困难,也正因为此,铝也一度被称为“银色的金子”。

  随着拜耳法的发现,规模化生产氧化铝成为了可能。今日,世界上95%的铝业公司都在使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

  徐鸿所在的中国铝业集团山东分公司第二氧化铝厂,是业内最先尝试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企业。拜耳法制铝要求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将氢氧化铝转化为铝酸钠,通过稀释和添加氢氧化铝晶种使氢氧化铝重新析出,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重新用于处理下一批铝土矿。

  徐鸿所在的工作区域就是让氢氧化铝重新析出的过程。烧碱,成了徐鸿工作中又爱又恨的“伙伴”。它,能让矿石中有用的物质析出,也会带来重大生产安全隐患。

  “在高温、高碱的环境下作业,毅力比体力更重要。”徐鸿说,为了确保输送,每个班都要去露天的临时接力泵更换盘根。冬天最难熬,带着浑身装备踩在冰冷的泥浆里,衣服天天都跟在泥浆里泡过一样。

  “我们的工服都超难洗,得用刷子猛刷,不然上面的杂物根本下不来。”在沉降南车间沉降槽工作过的孙昌春告诉记者。

  由于条件恶劣,空间狭窄,一旦遇到管道堵塞,就需要一帮人去解决问题。50摄氏度的赤泥渣从管道里排出,带着刺鼻的碱液的味道。碱液容易板结,如果不迅速把它们清理出去就会带来堵塞,生产就难以继续下去。作业的时候,多半是有人冲水有人挖,水和赤泥混在一起喷溅在衣服上来不及躲避。

  “为了减少混着碱液的赤泥对皮肤的伤害,把水灌进胶皮手套,是常用的小手法。”徐鸿说,有时候刚刚脱掉手套,就又发现了新的情况,还要继续带上手套,不经意间喷溅在手套里的碱液混在新加入的水里,手伸进手套,刺刺的痛让人忍不住打个激灵。

  三

  和徐鸿一起在沉降槽一线工作过的王斌,现在已经是调度车间的副主任。“虽然现在也需要挖赤泥,但如今看着线路上的节点就能确定病灶。之前,都要一节节地爬,才能找到问题点。”在调度车间,他指着调度屏幕上的一个个节点对记者说, “那时候,冬天最难过,作业时高温高碱,外面却寒冷刺骨。尤其是天冷的时候,管子结了冰,爬着都很难,别说还要找好支点把结疤处理掉了……”

  徐鸿的岗位,艰苦但是十分重要。这几个沉降槽,对于氧化铝最后的产量有重要影响:如果析出的量少,矿石物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如果析出较为彻底,迅速沉降的泥沙就会对沉降槽产生很大冲击。赤泥输送困难和沉降槽跑浑是最难克服的两个问题。“所以析出的度,是控制的重点。”徐鸿告诉记者。

  2015年4月28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徐鸿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临行前,他收到原厂长王云发来的一条短信:“徐鸿,我作为一名退休老工人向你表示祝贺,这份荣誉是对你这么多年辛勤工作的肯定,你是我们全体山铝人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山铝的一面旗帜……”这条短信,他一直留着。作为这个厂的第二代员工,他已经分不出厂和家的界限。“厂就是家,家也是厂。这种感觉可能现在的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但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在事业上的投入,牺牲的是在家庭上的付出。“家里的事他基本也顾不上,在家里和在班上简直判若两人。”徐鸿的妻子也是山铝的一名员工,为了支持丈夫工作,她下了夜班还要收拾家里的大事小情。

  2015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铝价击穿了20多年不曾跌破的1万元/吨大关,困难程度超出了预期。受市场影响,中铝山东企业生产经营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为了快速摆脱困境,第二氧化铝厂率先拉开了市场化改革序幕,徐鸿所在车间改制为沉降工序,徐鸿通过竞聘成为工序的技术专工。

  “这是一座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工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家好,我们才能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能不挑起重担。”在这个铝业的寒冬里,这个山东汉子心中燃起熊熊热火。

  徐鸿每天将近20个小时盯在岗位上,即使回到家后手机也会响个不停。他每天必看手机微信里现场和安全曝光台、工艺控制群和沉降南车间管路群。“一般问题处理不超过两小时。”他告诉记者,“之前当班长,带了10来个人,那是10来个家庭。现在,带的人更多,我背着更多家庭的期待。厂里还以我的名字命名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我要做出点事业来。厂子效益好,我们才能更好。”

  采访完,夜色的大幕已经垂下,从沉降槽顶向下的台阶界限在夜幕中变得模糊起来。但徐鸿走起来却特别轻快和熟悉,这是属于他的王国,在这里,他有自己的坚持和坚守。

  一种执着的力量

  徐福平

  一位普通的蓝领工人,能干多大的事业?

  氧化铝制取工徐鸿给出的答案是:23年,8000多天守着几个沉降槽,参与6项重大科研项目,创出3项以个人命名的操作法,为企业提出120项建议并被采纳,先后荣获28项个人和集体荣誉。

  不管哪套工服,穿着时间都不会超过1个月;每天将近20个小时盯在岗位上,即使回到家后手机也会响个不停;每天必看手机微信里现场和安全曝光台、工艺控制群和沉降南车间管路群……在徐鸿的身上能感受那种“螺丝钉”的精神和执着坚守的力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劳模涌现出来,从 “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到改革开放后的“蓝领专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窦铁成等,他们的事迹激励了几代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价值取向多元的当下,在不少人看来,那些先进人物并不吸引眼球,默默无闻的“老黄牛”形象、踏实肯干的劳模精神似乎变得黯淡。

  新时期的劳模精神如何丰富,其特征如何演变?在徐鸿的身上,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他用行动践行着新时期的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劳动创造价值,时代虽然变迁,但劳动精神是不会变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职工的艰苦劳动,勤劳坚韧的徐鸿们,是社会健康运行的坚实基础。(记者 赵剑影)

责任编辑:包晗(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