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王平: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要被权威局限住思维

发稿时间:2017-01-21 15:59:00 来源: 科技日报

  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享有“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之称的西南交通大学,人才辈出,烛照未来,至今已经走过了120年光辉历程。

  在这座有着光辉历史的大学里,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学科抓住高速铁路建设的历史机遇,一批茁壮成长的中青年学者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研究领域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形成了鲜明特色。王平教授团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勇攀创新技术高峰

  作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平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高速铁路轨道四川省科学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也是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的高铁对创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平勇攀科研高峰,主持建立了我国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体系;领导了我国时速250公里、350公里系列高速铁路道岔的研制;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高速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铁道部科技开发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获得四川省、教育部及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出版专著5本;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SCI及EI收录论文180余篇。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第一完成人。

  平顺性是铁路轨道结构综合性能和承载能力的重要体现,是高速铁路的核心问题。“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保持技术”项目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原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等支持下,历时10余年,汇聚六位主要完成人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形态测控由线及点、变形调控自下而上、平顺诊控静动结合的高速铁路轨道平顺状态诊断及高平顺性长期保持的技术体系。发明成果在我国10余条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中获得成功应用,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节省了高铁建设和运营投资。

  王平介绍,应用该项目技术成果,高速铁路在运营过程中轨道及基础结构变形缓慢、稳定可靠、平顺性易保持、维护工作量小、劳动强度低,高速列车运行平稳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我国高铁轨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勤勉进取奋进维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学科虽然历史悠久,但百年来不断跟随着时代步伐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是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特色的重要组成。该学科所在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在教育部2002、2007、2012年的学科评估中连续三届位于第一名,最近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名中,该学科为A+等级,排名第一。

  在这样一个卓越的学科里,王平团队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目前,团队共有核心成员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是一支年轻、团结合作、富有朝气、创新意识强的研究队伍,另有博士后2人,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研究生70多人。

  走进王平团队,会发现工作室里到处充满一种阳光的气息,还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幸福感。团队的正能量让人觉得充满干劲,团队里踏实奋进的精神不断传递。团队每周的例会是一个各种思维想法碰撞的舞台,因此,不管平时有多么繁忙,王平都会尽力推掉其他安排,来参加和学生们的学术交流报告,由学生们轮流报告最近的研究进展,相互讨论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研究计划。“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活跃团队气氛和促进团队协作精神。”他说。

  对待学问,王平表现出了一种大师的气度与素养——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在学术讨论时他总是自信而不自傲,喜欢听取其他老师和学生的看法,他总是鼓励我们要多质疑,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不要被权威局限住思维。

  王平团队还注重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安排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不断吸收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与德、法、日等国的轨道专家长期保持着紧密联系,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团队还与香港理工大学、美国的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长期保持交流合作。

  未来,愿西南交通大学王平教授团队能够始终站在科技创新的前列,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李杰)

责任编辑:秦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