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忆京剧研究泰斗刘曾复

发稿时间:2017-01-19 10:49:01 来源: 人民铁道网

图1为冯宏来(左)与刘曾复、梁小鸾(右)二位大师合影留念

图2为刘曾复赠冯宏来京剧脸谱条幅一帧

  2012年6月27日,中国当代京剧研究的权威刘曾复先生在京仙逝,享年已近期颐九秩有八,其讣闻已散见报端。据《北京晚报》载述:刘曾复之于京剧界,堪称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他的逝世,套用“国葬”的概念,理所当然应是京剧的“剧葬”规格,倾天下所有京剧人为之举哀。

  刘曾复(1914年—2012年)先师,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曾荣任北京医科大学和首都医学院教授。但他自幼酷爱京剧,对杨小楼、孟小冬等各个流派艺术多有研究。1938年后,他曾师事王荣山,并向王凤卿、钱金福、钱宝森、侯喜瑞、王福山等名家请益。他腹笥宽博,能导能演,文武不挡,能戏颇多,表演过的剧目有《定军山》《琼林宴》《取成都》《战长沙》《群英会》等。此外,他对脸谱艺术深有研究,自成一派,曾手绘京剧脸谱650幅以上,已分别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天津戏剧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博物馆、东方博物馆、德国汉堡人类文化博物馆等多处收藏。他的《京剧脸谱图说》一书,由燕山出版社出版后,早已一册难求。他的戏曲理论评论,常可散见报端。其传略词条,可详见《京剧知识词典》等大型辞书,若从中国文化传统言之,刘曾复应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级中国京剧艺术的传承者。

  今生今世,我有幸结识刘老缘于京剧。我从10岁起,即迷恋京剧艺术,身为记者,曾先后在京剧界采访过数十位不同行当的名家。我为刘老写的专访文章是《医道戏曲两相宜》,听他谈及生理学与京剧艺术的关系,多有真知灼见,此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刘老认为:“生理学与京剧艺术,虽属完全不同的学科,但从方法论和美学观点来看,同样密不可分。”

  1997年,由梅派传人梁小鸾大姐叙事,由我撰文的《我与京剧艺术》一书,在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付梓之际,曾请刘老先生作序,其序文将梁大姐的京剧艺术归纳为十个字,即学、练、演、攀、创、研、懂、写、传、有。学,指的是师承有序;练,指的是扎实基功;演,指的是舞台实践;攀,指的是学无止境;创,指的是创排新剧;研,指的是艺术修养;懂,指的是真知灼见;写,指的是著书立说;传,指的是培育新人;有,指的是真知真会。刘老说,这最后一个“有”字,说的是“有一手功夫”。在刘老看来,梁小鸾大姐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位真正会演戏的艺术大家。20多年前,我曾应《承德群众报》之邀,于1987年至1989年间,连载了有关京剧的千字文共计150篇,从京剧源流起,掌故、行当、流派、把子、服饰、龙套、文物场面等无所不包,后结集成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行销全国。刘老曾多次在不同场合称赞说:“宏来此举,功德无量。”30多年来,我与刘老往来甚殷,或在梁大姐家相约相聚,或同至剧场观听演出,或共同应赴梨园盛会,或在刘府畅叙尽欢。自然,更多的是在电话中畅谈不息。刘老长我24岁,但他和梨园界的众多老前辈一样,都惯称我为“冯贤弟”。待我退休之后,他还一再叮嘱我:“贤弟渐老,健康尤重,量力而行,切勿逞能。”对此良嘱,我一直铭记在心,从不敢轻举妄动。

  京剧脸谱艺术,是刘老的绝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已独步四海。1961年,梅兰芳大师曾在一篇口述文章中称道:“刘曾复教授研究京剧脸谱艺术已有20多年,他娴熟地掌握了各派勾法的特点,确有独到之处。”梅老感言:“在这方面的整理研究,可以向他请教。”然而,刘老却是谦恭之人,他在赠我的《京剧脸谱图说》一书中,题款竟是“宏来先生大方雅正”。在赠我的京剧脸谱条幅中,题款竟是“刘曾复学绘”,且起始章、名章、闲章、腰章一概俱全。每每拜读刘老这两件超凡入圣的款语温言,我都备感自愧弗如,羞愧难当。而今,这位研究京剧艺术的泰斗,已经带着他的京剧研究的绝学到天堂去了,作为“贤弟”的我,只有在对京剧的半痴半解中,力尽所能罢了。

责任编辑:姜宁(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