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刘昌法:村民眼中的“蚯蚓”

发稿时间:2016-12-25 11:55:32 来源: 中国文明网

  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刘昌法的名字被广为传颂。从事基层驻村工作4来,他“松穷土拔穷根”,先后带领两个贫困村走上致富路,被称为“真心真情为百姓的好书记”。他立足实际村情,真抓实干,有人把他比喻成老黄牛,也有村民把他比作蚯蚓:“他就是这块贫困土地上的蚯蚓,松了贫困的土,啃掉了贫困的根。”2016年9月,刘昌法荣登“中国好人榜”。

  1.松穷土拔穷根 村民把他比蚯蚓

  2012年4月里的一天上午,博山区池上镇上小峰村村支书牛占月来到镇里,迎接驻村“第一书记”刘昌法。看着这个身材清瘦、头发泛白的“小老头”,他有些失望,心里嘀咕“咋就不派个年轻能干的来哩”。

  而作为淄博市委政策研究室下派驻村的扶贫干部,刘昌法当时心里也泛着一丝不安。上小峰村地处鲁山深处,人均耕地不到半亩,205户村民中,仅贫困户就有114户。49岁的他,在亲友的不解与质疑声中,自己选择来驻村,又能否为村民们趟出一条致富路?

刘昌法(右)工作照(王兵 摄)。图片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文明办

  到村后半个多月,刘昌法就把村里住户走访了个遍。为了带领村民们集体奔小康,他开始有了走产业扶贫道路的想法。经过详细的实地考察,他决定先建山泉水加工厂。2013年3月,清冽的山泉水打了出来,村民们也欢呼了起来。新建的山泉水加工厂不仅使10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村集体也“破天荒”地有了每年5万元的固定收入。这还没有完,刘昌法又将目光投向了旅游产业。上小峰村背靠鲁山、山清水秀,刘昌法利用中央财政10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成立旅游公司,发给村中243名贫困人员每人4100余元的股份,组织开办农家乐。

  期间,刘昌法跑了市里几十个部门,了解政策、探讨思路、借鉴经验,市里村里之间不知跑了多少趟,每一次需要倒4次车,耗时大半天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红灯笼挂了起来,农家乐火了起来。2015年“十一”期间,游客爆满。“今年每位贫困村民股东分红至少能达到1000多元。”牛占月说。在村头的农家乐项目,一排排精致的小竹屋是游客就餐区,一个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是客房,而旁边的溪水潺潺,水清潭碧,到处是一番清新雅致的景象。

  2015年6月,驻村期满的刘昌法本可调回市里工作。但心系贫困百姓的他又主动请缨,赴市级贫困村淄博市博山区西沙井村工作。来到西沙井村后不久,刘昌法就确定了建设白莲藕种植基地和优质果品基地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并积极争取了200多万元的扶贫资金。“刘书记来了,思路也来了,我这个书记现在干得特有劲。”西沙井村支部书记魏绍德说。

  现在村民们说起刘昌法,人们都说他是致富带头人。有人把他比喻成老黄牛,也有村民把他比作蚯蚓:“他就是这块贫困土地上的蚯蚓,松了贫困的土,啃掉了贫困的根。”

  2.“身上没有土、脚上没有泥,不是合格的基层干部”

  “干什么工作,当事业来做才会做得成;干什么职务,当官儿做都做不久。”这句话,写在刘昌法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是他工作作风与工作心态的真实写照。在驻村工作中,刘昌法跟群众打交道,靠的就是两条腿、一双眼、一张嘴。

  在上小峰村工作时,他每个月在村里住25天左右,有时甚至一两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他详细地把村子里每家有多少人、有什么收入、子女在哪儿工作、经济条件如何、需要解决哪些困难等问题,都一一记在本子上,最终也都落实在了行动上。

刘昌法到群众家走访。图片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文明办

  刘昌法刚到村不久,村里正在建设的两座拦河坝遇到资金问题水泥供应不上。他紧急和单位沟通,两天时间35吨水泥运到了村里。村里老人无煤取暖,刘昌法立即去买煤,并联系单位为村里贫困户买来10吨煤;老人病痛难耐,他立即到城里买来急用药;为生活不便的老人购置轮椅、配置老花镜,为村民们解决校车问题……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资金改造村里道路和电网、打深水井、安装太阳能路灯、建农家书屋……他做的这一切,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15年初雪降临的前一天,刘昌法冒着小雨推开了西沙井村张可炎老人的家门。一进门,寒意就扑面而来。他看到老人蜷缩在被窝里,冻得瑟瑟发抖。刘昌法立即联系外村的卖煤点,安排好送煤的事。当天傍晚,刘昌法又跑到老人家里,眼见着老人家里生上了炉火才放心。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刘昌法在工作日记中写到:“身上没有土、脚上没有泥,不是合格的基层干部。”

  2015年11月份,市里一位领导到村里调研时,临时决定到刘昌法的住处看看,发现桌子上放着半碗面条和半块咸菜,原来刘昌法早上紧急到村民家里协调纠纷,没吃完饭就跑了过去。“从他身上,看到了严实作风、百姓情怀和吃苦奉献精神。”这位领导说,他不仅让派驻村发生了大变化,就这种工作精神、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就足以让人感动和学习。

  3.43个红手印留“亲人”

  按照山东省淄博市的规定,村里的第一书记可一年一轮换。2014年4月,当上小峰村的村民听说刘昌法要离开时,都很舍不得。于是村民们请村里的老教师写了一封挽留信,信上写道:“全体党员和村民恳请将刘昌法留在小峰村继续担任第一书记,他是我们的亲人。”因信纸空间有限,村里的党员代表全体村民,按下了43个鲜红的手印。虽然后来刘昌法还是离开了上小峰村,但上小峰村的村民说:“这辈子都忘不了刘昌法的好。”

刘昌法看望老人(梁立新 摄)。图片来源:山东省淄博市文明办

  一次,刘昌法来到上小峰村85岁的任学美家。老人用哆嗦的手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拿出来,瓜子、饼干、桔子、花生、有些皱巴的苹果,甚至是半米多长的南瓜都拿了出来,“刘书记比亲儿子还亲啊!”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你对老百姓亲,他们就会对你更亲。”刘昌法说。

  如今上小峰村所在的池上镇十几个村庄,凭借鲁山景色、桃花山谷、齐长城古村落等旅游项目,将农家乐旅游办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的村民也走上致富路。刘昌法得知这一消息后很高兴,他说:“眼看着村子一点点变了模样,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和自豪。只要心里有群众,扶贫工作真的会干上瘾。”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