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CCTV年度慈善人物”白玛央金:守护生命的雪域莲花

发稿时间:2016-12-21 13:31:00 来源: 人民政协报

  “那一刻,是幸福,不能是苦难。于是,你们来了,把柔软的生命捧在掌间。孩子的啼哭,母亲的笑脸。人们说,这是圣洁的莲花,带来吉祥,守护平安。”这段颁奖词,出现在2016年“CCTV慈善之夜”,由此引出的故事发生在雪域高原、情系藏区母子健康,于6年的坚守中透出温暖与希望。

  人物名片

  白玛央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健康快车”西藏地区项目执行负责人。2010年筹办拉萨市母子保健协会,2013年升格为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专注于农牧区村医培养、社区健康教育项目和残疾妇女儿童的康复,同时通过各公益平台为藏区募集“婴儿包”。

  情系农牧区妇女儿童

  “在一些偏远的农牧区,因为山高路远,许多产妇和她们肚子里的孩子因为难产而死在路上。”电话中谈及创立母子保健协会的初衷,白玛央金没有上纲上线的长篇大论,简单一句话却足够说明一切。

  作为一名有过难产经历的母亲,她深知生育孩子的艰辛。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孕产妇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挑战。

  过去的6年,白玛央金和团队致力于改善农牧区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及生活质量,以乡村医生培训为平台,为育龄妇女和孕妇提供及时、有效的产前、分娩、产后的干预和扶持,并充当一线的转介人员,帮助妇女和儿童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生命的诞生是如此伟大,可是贫穷和无力,让每一个农牧区的家庭只好被动选择命运的安排。”白玛央金告诉记者,地广人稀的农牧区由于自然环境苛刻,交通条件差,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特别是缺乏妇科和儿科相关的专业医务人员,致使当地的妇女和儿童很难得到有效的医疗救助。

  例如拉萨市尼木县,居民居住分散,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离村子最近的乡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妇科或儿科技能训练。日喀则地区的定日县、昂仁县、萨迦县、仲巴县属于半农半牧、经济欠发达地区,卫生和医疗设备条件远不如其他区县。那曲地区生态环境特殊、人烟稀少,当地村医队伍的医疗服务水平低,居民得不到有效的医疗救助……农牧区医疗水平落后的现状让白玛央金感到忧虑的同时,也令她深刻意识到提高当地人们卫生健康意识、加强地区医疗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搭建乡村医生培训平台

  母子保健协会创办前,英语老师出身的白玛央金在机缘巧合下,负责由拉萨市卫生局和市妇联共同开展的农牧区妇幼健康教育项目。从中她认识到:“村医是最基层的医务人员,他们能弥补地区就医难的问题。但现阶段村医的人员数量、教育水平和医疗技能远不能满足村民就医的需求,培养村医是保障西藏边远地区孕产妇母子生命安全的当务之急。”

  怀着这样的理想,2010年2月,白玛央金与妇幼健康教育项目中的同事丹增曲珍、央金一拍即合,协力创办了拉萨市母子保健协会,致力于培养西藏边远地区急需的医务人员,着重培养有接生能力的村医,希望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改善偏远农牧区母婴的高死亡率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同年,第一期乡村接生员培训拉开序幕。

  “学员们深知培训的机会来之不易,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他们也会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像海绵一样快速地吸收着。早晨起床后、课间休息时间、午饭后的午休、放学后的晚自习,都被他们充分利用起来。大家都希望自己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村医,早日学成回到家乡,为乡亲们排忧解难。”白玛央金介绍说,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课上的操作,再到医院内亲身实地的临床实习,协会为学员们安排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他们明白了自己以后在乡村医务治疗中将要担任的重要角色,即为孕产妇提供专业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新生儿护理等母子保健服务,积极开展母婴安全健康教育,确保母婴安全。

  曾经有一位60岁的赤脚医生,听说了协会的村医培训项目后,二话不说就打算报名。当时的学员年龄筛选标准是45岁以下,于是他就在报名表里填了45岁。在培训现场被发现超龄时,老村医只说了一句话:“对不起,我谎报了年龄,但是我真的希望能学到更多知识,来救更多的人。”白玛央金当时眼睛就湿润了,从此报名年龄不再设上限。

  来自那曲地区安多县刚尼乡查曲村的托塔,2013年在拉萨参加了协会的村医培训。培训结束后,他曾在一次回诊中遇到难题。

  当时已是快过年的时候,查曲村海拔4700米,零下20摄氏度左右。那位产妇在家疼了两天,仍然没有生产。最后,托塔说服家属,转去县医院,没想到半路上,产妇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到达乡医院时,产妇因大量出血而昏迷,双胞胎妹妹因生产时间过长而呼吸暂停。

  当托塔成功救回产妇后,家属已对双胞胎妹妹不抱希望。但托塔不愿意放弃。他用在拉萨培训时学到的知识为新生婴儿紧急护理,又让新生婴儿在自己的被窝里取暖……最后,他成功让产妇和新生婴儿一家团圆。

  白玛央金说,几个月的培训期内,学员们大概掌握了基本的诊断、急救、合理用药、转院等内容,当他们毕业后返回家乡开展工作时,再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已经可以胜任独当一面的村医,成为当地村民健康以及孕产妇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

  借助义诊普及保健意识

  “农牧民难得到市里做检查,义诊来到乡里,无论有病没病的,都要来问诊求一份心安。多数人是从牧区的村里来到乡里,清晨五六点赶路,走上六七个小时到达。”去年12月,在墨竹工卡县唐加乡拉东村,120平方米的卫生室大院内,院墙边、台阶上、草地上,坐满了前来问病的百姓。白玛央金和她的同事们在维持秩序的同时,还要记录问诊人数,具体到儿科是多少、妇科是多少……拥挤嘈杂的走廊,孩子们的哭声和笑声,流淌着生命的力量。

  作为最直接向西藏边远地区需要医疗救助的农牧民提供帮助的方式,去社区义诊、向群众发放免费药品始终是协会坚持开展的活动之一。每次义诊,协会都会邀请西藏各大医院的儿童和妇科疾病的专业人士,提前制订义诊计划,采购分发给村民的药品和医疗用品。

  “义诊也是跟踪病人和了解村医开展治疗工作的有效办法。”白玛央金告诉记者,协会可以借由义诊活动收集社区的健康资料,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信息,这样有助于进一步调整项目的策略并监测村医培训项目的实际效益。下乡义诊的同时,协会也在当地群众中开展乡村社区妇幼保健教育项目,借此建立全社区成员的母子保健意识。

  目前,母子保健协会的经济来源主要包括公益基金会的定期赞助、自治区卫生厅和当地卫生局对协会活动项目的专项拨款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从去年开始,在现有的村医培训和社区义诊、健康教育之上,又增加了残疾妇女儿童康复和聋哑人社会实践培训两个项目。

  在白玛央金的努力下,自2010年至今,西藏自治区母子保健协会邀请全区各大医院的32位专家授课。每次义诊他们都面临着工作时间超长和高原反应严重的情况,但是这些身体上的不适都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截至目前,协会共培养近1500名乡村医生,分布在全区62个县、218个乡、786个村。通过这些乡村医生,成功接生2500名新生儿,受益人群达14万。

  白玛央金说,她和团队成员共同的目标就是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他们愿意克服各种困难,去换来藏区妇女“生”的希望。当地人则说,白玛央金就像她名字的藏语意思一样,是圣洁的莲花,带来了吉祥、守护着平安。

责任编辑:秦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