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陈德爱:用脚丈量社区的守护者

发稿时间:2016-11-30 09:04:00 来源: 广州日报

  警官陈德爱几乎每天披挂着10斤重的警务装备穿梭在楼宇街巷

  用脚丈量社区的守护者

陈德爱在与社区居民交流。广州日报记者庄小龙 摄

  3000多个日夜,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大沙派出所二级警长陈德爱几乎每天披挂着近10斤重的警务装备,穿梭在楼宇街巷中,用脚步丈量辖区。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他共接处警情602宗,抓获犯罪嫌疑人34名,调解群众纠纷165宗,查验人车4300多次,检查出租屋1400多间,收到锦旗6面、感谢信13封。十年从警路,陈德爱从一名部队机关团职军官,转变为一名公安基层派出所的普通社区民警,成为社区的守护神。而“德行天下、爱心洪荒”则是他给自己的定位。

  从凌晨1时到早上7时不断出警 连轴转的一夜

  “刚吃几口饭、洗澡中途、上洗手间时、冬天凌晨刚钻进被窝时接警,这是身为警察常常遭遇的四大苦。”不久前,上完一轮夜班的陈德爱乐观地说出自己从警多年来的心得。

  在某一夜的值班期间,他就遭遇了其中一“苦”:凌晨1时许,他刚刚出警去处理一宗未成年少女手机被偷事件,一个小时后刚回到派出所正在冲凉、全身泡沫的情况下,接警电话又响了。这一次是的士司机报警称遭遇打劫。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街坊内衣被偷、有人暴力追债……整整一宿,陈德爱就在不断出警中度过,直到早晨近7时才处理完毕,而这时他的双眼已经布满血丝。

  辖区泰景社区内的大沙东路是黄埔区著名的商业旺地,身为社区民警,每当轮值夜班的时候,陈德爱总会选准晚上8时到10时人流最密集的时候,与治安员一道,从丰乐路与大沙东路交界口一直步行巡逻到港湾医院。短短一千多米的距离,陈德爱带着治安员往往一走便是近两小时。查车、查身份证、提醒街坊注意安全,一轮巡逻下来,当回到警车里休息时,年过五旬、身患高血压和痛风的他,一边用报纸扇风解热,一边不停地大口喘气。

  除了巡逻处警,社区民警还得管居民的小事。有天晚上,陈德爱处理完一宗警情后回到警务室,发现旁边停放着一辆小车,车上没人,可车内照明灯还亮着。“要是这样亮到明天,汽车蓄电池肯定会耗完,就无法发动车辆,车主就可能误事。不行,必须找到车主。”陈德爱说,他通过网上查询,找到车主的电话号码。当车主接到电话时,才发现自己可能因为找东西时忘关了车顶灯,于是连声致谢。

  社区事务繁杂琐碎,精力耗费极大,但自从陈德爱穿上警服的那天起,十年如一日,走街串巷为民服务。无论上班之时,还是休息之余,他的手机总会不时响起。群众回家没带钥匙,家里的宠物跑丢了,哪怕是为了买一斤菜能便宜几毛钱所引起的消费纠纷,辖区群众都爱找他出面论理。

  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陈德爱却把这些司空见惯的琐事当成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不仅毫无怨言,反而干得热火朝天,津津有味。用他的话来说,“做社区民警,要的就是踏实。踏实,是对这份职业最大的尊重。”

  男子持刀挟持人质 他苦劝3小时救人

  在陈德爱的记忆里,有一宗警情令他至今记忆犹新。那是2010年8月的一天,陈德爱和同事一起参加体育中心新篮球馆测试赛安全保卫工作。在测试赛安全保卫结束时,他接到派出所电话,得知在新天地二楼有劫持人质警情。接警后,陈德爱与同事带两名辅警火速赶到现场。当时,大沙地东路车多、人多,他们只好将车停在路边跑步前进。

  当跑到大沙地东96号店铺前,警方发现有名20多岁的男子一只手箍紧一名女子的脖子,另一只手则用一把约40厘米长的西瓜刀架在该女子的颈部。在这紧急关头,陈德爱马上拔出手枪,上膛,并大喝一声“放开人质”。男子不听,大叫“不要过来,过来我就杀了她!”

  “我一看街边玻璃后面还有其他群众,顿时觉得不妙。”陈德爱说,由于担心误伤人质和群众,他只好放弃射击的打算,与同事开始劝说该男子保持冷静。迫于警察的压力,该男子架着人质往旁边小巷退走,并闪入大沙东98号楼道上。陈德爱与同事紧跟其后,边观察男子动作行为,边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要求警力增援。

  这时,男子挟持人质上到最高层8楼楼梯口,已无路可走了。“从男子的情况初步判断,他恐吓对方的成分居多。”陈德爱继续劝说男子,可男子还是不听,并将楼道内的花盆、油漆桶砸下来。当男子提出口渴要喝水时,陈德爱与同事想利用给水的机会制服他,但对方让把水放到离他几米远的地方,让警察走开。陈德爱始终不愿放弃,一边耐心劝说稳定男子的情绪,一边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经过三个多小时奋战,警方最终顺利解救了人质。

  车库现剧毒危险品 出警三天成功转移

  2014年6月的一天,正在午休的陈德爱被手机铃声叫醒了。一听有剧毒氰化物,得到出警命令后,他二话不说赶赴事发现场。

  事发地位于居民区的一个地下停车场,一名保安称一桶标有氰化物字样的塑料桶已经在此放置了一段时间,始终没人认领。“当时天气酷热,一旦发生泄漏很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陈德爱第一时间与同事果断将围观群众劝离,随后便仔细打量起眼前的塑料桶。只见蓝色的塑料桶上清晰地印着“氰化物”、“剧毒”等字样,密封的塑料桶拉环尚未解开,但桶身已有刮蹭磨损的痕迹。

  陈德爱立即向派出所汇报,并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协调对剧毒物进行妥善处置。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不时有人开始起哄“找个没人的地方埋了算了,你也能交差了”。陈德爱心里很清楚,事关辖区群众安危,作为专职社区民警不能草率了结此事。经过焦急的等待,上级部门答复区内的某玻璃集团可以接收氰化物用作玻璃提纯,但由于从工厂到居民区路程较远,还需继续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处理。

  为了尽早把危险品搬离社区,保护辖区群众生命安全,陈德爱主动请缨自行驾车把这批危险品送到工厂。“来来回回跑了三天才落实了接收点。”在用麻绳小心翼翼地将塑料桶固定好后,陈德爱启动车辆匀速平稳地驶向目的地,最终及时将危险品顺利移交给相关单位处理,成功处置这起重大警情。(记者 张丹羊 通讯员 张毅涛 陈玉敏 杨南翔 彭绍雄)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