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刘龙清:每办一个案件,都要找到真相

发稿时间:2016-10-29 09:43:00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不能让无辜者蒙冤、让犯罪者逍遥法外,法医刘龙清以敬畏之心对待自己的职业,维护公平正义,被誉为“当代宋慈”

  【劳模故事】每办一个案件,都要找到真相

  刘龙清在阅片

  刘龙清(右)做伤情鉴定

  刘龙清(左)做解剖

  编者按

  一提起法医,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法医的开山鼻祖、南宋人宋慈。早在公元1247年,他就著有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作为运用医学技术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尸体、物品和物质进行鉴别并作出鉴定的专门人员,福建省漳州市检察院技术处检察员、副主任法医师刘龙清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自己的职业,维护公平正义,还原事实的真相。

  听穿着白大褂、文质彬彬的刘龙清描述他的工作,血腥的命案现场、夜幕下的荒郊野外……各种令人心悸的现场,挑战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视觉极限和心理极限,但刘龙清不能考虑太多,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办案人员提供破案线索,为迅速破案赢得时间。

  宋慈认为,一个合格、出色的法医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尸、伤等检验的技术,二是综合素质的考量。并且后者更为重要。

  作为守住防止冤假错案底线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法医在办案过程中一个细节稍有不慎,就可能让无辜者蒙冤,让犯罪者逍遥法外。一名法医只有业务精湛,才能杜绝错误鉴定、避免冤假错案。20年来,刘龙清做到了,作为一名医生,他刻苦钻研,用专业的知识和过硬技术为生命作证;作为一名检察官,他一身正气,用公平和正义捍卫法律的尊严。

  写到这里,想起了一部破案题材电视剧的主题曲《无愧于心》,歌词这样写道:

  头上一片青天

  心中一个信念

  不是年少无知

  只是不惧挑战

  ……

  一种莫名其妙的冲动

  叫我继续追寻

  只要真相大白

  一切无愧于心。

  2016年6月20日,魏凯带着母亲从老家湖南坐大巴前往福建省漳州市,只为找“神医”鉴定母亲的伤情,还自己清白。

  2016年10月14日,张玉一行5人从河南南阳市出发,驱车连夜前往1400公里外的福建省漳州市,只为让“神医”帮忙做伤情鉴定。

  ……

  这位让人不远千里赶来福建找的“神医”,名叫刘龙清,福建省漳州市检察院技术处检察员、副主任法医师。近年来,刘龙清在行业内名气越来越大,被誉为当代“宋慈”,同时他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

  “要留意每个细节,不能让无辜者蒙冤,让犯罪者逍遥法外”

  想到法医,人们便会联想到死尸、腐臭、血腥,阴森而冰冷。但刘龙清给记者的印象并不冰冷,他性格开朗热情,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特别儒雅、谦逊。

  上个世纪90年代,刘龙清在福建医科大学读临床医学。那时的他就对法医学感兴趣,并看过《洗冤集录》,被书中“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用精湛的法医技术为民伸张正义的壮举所打动。1996年,大学毕业后的刘龙清,到长泰县公费医疗门诊部当了一名内科医师,但他仍心念“法医之梦”。

  1年后,他在家人的不解与责怪中,离开医院,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漳州市检察院成为一名法医。入职后不久,他就跟着公安部门的老法医去了案发现场。

  当时是有群众报警,说在九龙江边漂起来了一具尸体。刘龙清和公安民警赶到现场时,看到离河边五六米处,有一具尸体。因为很重,他和周围的人一起,费了很大力气才将尸体拖上岸。

  和以前当医生不同,法医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都是现场在哪里,解剖就在哪里,医院的太平间、野外、村民的家里,“随便拉一个草席,放上尸体,蹲下就做了,一做就几个小时,站起来脚都发麻了。”

  这是刘龙清第一次亲自打捞并解剖尸体,“尸体在水中腐烂了,这是最臭的情况之一了。”第一次解剖,刘龙清感受颇多,“法医在现场跟殡仪馆的搬运工一样,有时候周围人嫌臭,不想抬,我们也得抬,这是工作。”

  将尸体抬到岸边后,他们看到尸体属于晚期高度腐烂,“不到一分钟,蚊子‘嗡嗡嗡’地全来了,周围群众都跑光了,就只剩下我们几个办案的蹲在那儿。”

  第一次闻腐烂尸体的味道让刘龙清很难受,但是他看着老法医们都很自然,便强忍着。他介绍,一般尸体解剖需要团队作业,两个人负责解剖,一个人拍照,一个人录像。当时这名被害人是手脚被人绑在背后,捆着石头沉下水去的,应该是被谋杀,他们解剖了近3个小时才完工。

  虽然第一次的经历让刘龙清很难释怀,但想到有人被害,死因不明,他就坚持下来,“法医的职业是非常神圣和重要的,要留意每个细节,不能让无辜者蒙冤,让犯罪者逍遥法外。”有人说法医是“尸语者”,这些年,刘龙清亲手解剖尸体多达280多具。每次解剖完,他都会像外科医生对手术病人一样,一针针缝好,再清理干净,给死者穿好衣服。“要敬重死者,这也是对活人的一种安慰。”刘龙清说。

  处理第一个鉴定案件时,险些“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和公安法医不同,检察院法医既要配合检察部门参加公安机关侦查的重大伤亡案件的现场勘验,又要审查公安、法院等出具的法医鉴定书。对于刘龙清而言,他还接手了医患纠纷鉴定这“烫手山芋”,朋友们都劝他不要接这件工作,怕他在处理医患纠纷时栽跟头影响自己的前程,刘龙清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查明真相,给家属一个交代,帮助化解矛盾,这是一个法医的职责。”

  1998年7月,当他刚加入法医队伍处理第一个鉴定时,就险些“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这也是他回忆起做法医这些年,最有成就感的一次。

  当时,吴九王叔侄和吴福来发生争执,将吴福来推倒在地,CT诊断结果为“左额骨骨折”“左额叶侧裂伤”,鉴定为轻伤偏重。随后,叔侄两个人“跑路”。期间,侄子的父亲生病,侄子回家后被抓。东躲西藏的叔叔便想着回家信访,他不敢坐公交车,从村里走了5个多小时来到刘龙清所在的单位,强调自己并没有打他,“怎么就骨折了呢?哪儿来的伤?”

  根据叔叔的描述,刘龙清找到吴福来当时就诊的医院。原来,发生纠纷后,吴福来第一时间到医院看医生,说是后枕部疼痛,医生在病历上也写着“后枕部头皮血肿”,“但CT上的骨折部位却在额头,后面撞到、前面骨折,这个没办法解释清楚。”刘龙清认定:“原鉴定所采纳的CT片,不属于伤者本人。”

  事情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县城还没有CT机,只有漳州市有2台,一些老法医甚至看不懂CT。鉴定一出,初出茅庐的刘龙清不仅挑战了原鉴定法医的权威,而且由于当事人已被逮捕,这样翻案,“还可能得罪法院和检察院”。

  随后,一封实名举报信递到了福建省人大和省检察院领导的手里,举报刘龙清徇私舞弊。这是刘龙清法医生涯的第一个鉴定,领导、同事都替他捏了一把汗。省检察院迅速成立专案组介入调查,最终证实了刘龙清的鉴定,原CT片是吴福来串通CT室医生,调别人的CT片,涂改姓名,冒名顶替的。

  事后不到1年,刘龙清接连发现并纠正类似偷梁换柱的造假案件多达11起。任何时候,刘龙清都坚持自己的职业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截至2015年底,刘龙清一共发现并纠正错误鉴定445件,经他复核的鉴定全部被法院采纳,无一错案。

  “维护公平正义,这是我应该做的”

  10月15日,凌晨5点,张玉等5个人终于从南阳赶到了漳州市检察院。原来,他们的家人张杰灵在跟邻居发生纠纷后,用一把20多厘米的菜刀,砍了对方,对方马上去了县医院,做完CT片,还没缝合,对方家人觉得伤情严重,立即转院去了南阳市医院,转院用了1个小时,又在门诊清创缝合,花了近3个小时,随后公安鉴定伤者头部有外伤创口达到轻伤。但张杰灵的家属一直不服、上访,反问当时县医院为什么不缝合,时间耽误那么久,伤口为什么不是直线,而是“7”字形,是不是伪造的。

  看了他们带来的CT片和伤口照片,刘龙清判定伤口不是伪造的。看着家属疑惑的眼神,他带着他们去了单位食堂,找来了一个地瓜,把地瓜比喻成人的头部,因为都是圆形的,边切地瓜边解释:“菜刀不是横着砍,而是从上往下斜着削下去的,形成的创口就像切地瓜一样,头颅是圆形的,上面的表皮切了一片皮瓣出来,切到旁边以后,侧面削不到,就只好往下面削下来,那就是一个‘7’字形。”

  这家人怀疑了1年多的事情,刘龙清20分钟就解释清楚了。对方听后,心服口服,表示要回去赔偿伤者。

  说起类似群众千里迢迢找刘龙清做鉴定的故事,刘龙清特别有成就感。“ 我对法医工作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据他介绍,截至去年底,他审查、鉴定各类案件超过1.4万件,免费为刑事案件的被害人鉴定1500多件。

  司法审判时,法医鉴定的结果常常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鉴定时,刘龙清经常面临亲情、友情与职业公正的选择。2001年时,刘龙清的哥哥与别人发生纠纷,被打,在医院检查结果是胃出血。但刘龙清怕别人背后议论,说是弟弟在当法医做了手脚,所以他一直不让哥哥做鉴定,最后哥哥无奈调解了事,“胃镜已经做出来是胃出血,如果鉴定,肯定是轻伤,对方要多赔偿。”因为这件事情,兄弟间闹得很不愉快。

  在刘龙清看来,自己既是一名医生,又是一名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对当事人多一分细心,对群众多一些责任,“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中工网记者 李丹青)(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李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