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洪山:让小山村美丽“蝶变”

发稿时间:2016-10-23 09:31:19 来源: 人民日报

  

  洪山(右二)到村民家中走访。资料照片

  6.5米宽笔直挺进的开源大道,整洁舒适的文化广场,悠然弈棋的老者……位于闽东高山深处的宁德市屏南县开源村,在过去两年演绎了一场美丽“蝶变”。变化的启动者,正是福建省检察院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洪山。

  二度驻村,真心真干得民心

  2014年4月,洪山主动请缨,来到开源村这一福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2011年,他曾在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驻村任职三年,让鲜水村焕然一新。

  “驻村挂职是难得的锻炼机会,我可以帮助农村理清发展的思路。”洪山这样解释二度驻村的初衷。

  现实却困难重重。增收难,2013年村里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行路难,进村主干道年久失修;发展难,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

  “筑不好巢,就引不来凤。”将破旧村道拓宽改建,成为洪山上任伊始的第一个项目。

  然而,拓宽村道需拆除乱搭盖建筑2万多平方米。“路能走就行,有必要那么宽吗?”有的村民不理解。“真心、真情、真干,不愁干群不同心。”洪山泡在征迁村民家里讲政策,大小会议开了好几十场。2014年11月,长1.2公里、宽6.5米的开源大道顺利竣工。

  驻村以来,洪山争取到1000多万元帮扶资金,投入农民文化公园等改拓建项目。村民逢人就夸:“他让村里变了样,我们村来了个好书记!”

  创新模式,带村民斩断穷根

  开源村环境美了,可贫困“帽子”如何摘?就此,一个“5+6”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开来。

  “5”即由福建省检察院、市县直机关、村党支部、村企业、村合作社5个单位带动;“+”即执行一户一策;“6”即解决生产资金、土地经营权流转、就业、社会保障、教育、致富信心6项难题。借助“5+6”模式,洪山对村里18户64人展开手把手的帮扶。

  60岁的村民张久球,8年经历4次大手术,干不了重体力活,大儿子早逝,二儿子智障。“洪书记安排5000元扶贫款让我养鹅,让我对脱贫有了信心。”

  洪山邀请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到村指导,引进入驻6家企业和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羊肚菌、香菇、黑嘴白鸭等特色产业,让开源村声名鹊起,“听洪书记的,我们心里踏实。”村民说。截至目前,开源村农民人均收入由不足3000元提高到了7000多元,村集体从负债6万元扭转为年收入8万多元。

  心怀村民,不是亲人胜亲人

  “洪书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张传发老人在一次山火中下半身重度烧伤。洪山立刻帮助联系福建省协和医院,一直守在手术室门口。“谁家有事,洪书记总是第一个到。”村委会主任陆则勇说,洪书记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村民也把洪书记当成了自家人。

  村里变了样,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的心也聚起来了。乡里要修筑开源防洪堤段,需要征用张传发老人家1.7亩菜地,张传发老人虽多有不舍,但还是点了头。他说:“洪书记上门说情,‘不’字我说不出口。”

  开源村相继获得福建省美丽乡村、省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宁德市基层党建示范点等称号。

责任编辑:赵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