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王文莹:为患者开一条“绿色通道”

发稿时间:2016-10-21 00: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王文莹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学博士、主治医师。自今年3月她与同事来到新疆和田,至今已援疆7个多月的时间。

  来到和田后,王文莹发现这里气候干燥,黄沙漫天。“我们医院的党办专门从协和医院订了一批他们自制的维生素E乳液,因为他们知道这边风沙比较大,让我们女同志保护皮肤。”王文莹笑着说。

  作为眼科医生,20年来,她在新疆第一次见到因为眼压高引发角膜穿孔的病人,当时她的内心无比沉重。“他没有及时医治,病情因拖延而严重。”王文莹下定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和其他医生的努力,改善和田的医疗现状。

  尽力帮助每一位患者

  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每天都有急诊入院和门诊入院的病人,因此,王文莹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就是查房。“手术每天都有,我们会在查房时观察手术后病人的情况,以及刚入院的一些复杂病例。”在查房和手术之余,王文莹会给当地的医生开讲座。“讲课的内容比较随机,比如我们今天遇到很多白内障病人,我就讲白内障;遇到了一些复杂病变比如视网膜病变,就会给他们讲解规范的治疗和检查应该怎么做。”起初,王文莹制订的讲座计划并不是这样,而是每周有固定的课题,但她发现,根据实际情况来随机确定讲课内容更有效果。

  在帮助当地医护人员提高水平的同时,王文莹也不断用自己的力量扶持着患者。“他们非常朴实,很尊敬医生,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感激。”面对淳朴而善良的维吾尔族群众,王文莹为患者开设了一条“绿色通道”。“只要你来了,我就会给你看,不一定要到门诊挂号,如果病情比较重的或者有困难的,我们就先帮他解决病痛,如果能帮他省点儿就先不给他开药,告诉他下次再来复诊就是了”。

  援疆7个月,王文莹接诊了很多病人,其中一个维吾尔族小姑娘一直让她心疼。

  “那个小姑娘叫阿迪亚,是一个县里送过来的病人,当地电力公司维修时,电缆突然脱落,正好砸在她眼睛上,小姑娘才八九岁,她当时可能是被砸晕了,被附近的村民发现了。指挥部的人通知我去看看这个孩子的时候是夜里11点,我迅速赶到那里,发现孩子的病情确实特别严重,眼球完全被打破,里面的内容物都流出来了。后来,孩子被送到乌鲁木齐做手术,回来一周后找我复查。乌鲁木齐的医生说过一段时间把视网膜复位,我说伤得这么重可能够呛,当时给小姑娘检查她说她什么都看得见,但我觉得她有一定隐瞒,因为我问她这是几个手指,她说的答案都不对。我就告诉陪同她一起来的亲属,回去一定给小姑娘多测几次。”

  大概两个月之后,小姑娘的父母来了,说孩子从来都没看见过,因为怕父母伤心才说自己看得见。这个小姑娘的坚韧和懂事深深地震撼着王文莹和所有参与治疗的医生的内心。

  除了完善前面同事留下的宝贵经验,王文莹成功完成数十例眼睑内翻、青光眼等各类手术。“治好的病人多了,也就有了宣传的作用,让患者知道这个病是可以医治的,并且尽早来医院治疗,尽可能缓解他的疼痛。哪怕只是早几分钟,可能效果就会不一样。”王文莹说。

  “我要找北京doctor”

  王文莹发现,有的人对一些疾病治疗的意识不强,不知道哪些病该早治,哪些病不能耽搁。“有些病来晚了就失去治疗机会了。虽然我们总是去义诊,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还需要更大范围的宣传”。

  王文莹给科室里的医护人员做讲座宣传,医生给病人宣传,病人之间相互宣传,“医生在科室里说,这个手术效果很好,就会传给他的亲友,患者就告诉他身边的人。口口相传,来的患者逐渐多了,接受手术的人也多了”。

  由于加强了宣传,当地很多人非常信任援疆医生。“有时候有人拿着病例到病房来找我,他会说,我要找北京doctor(医生),他们只会说这几个字,他们很真诚”。

  “这里对我们这类医生的需求更大,自己的价值更能得到体现,就比如说一个病人来的时候完全看不见,经过我们医治后能看见了,这种欣慰来自心底,是很难形容的感觉。”王文莹说

  “如果有可能,我会申请再次回到新疆”

  说起这7个多月的援疆之旅,王文莹说:“我对这里已经有感情了。我也特别幸运,因为我们的医疗队非常好,遇到问题,不管大小,我们都会一起讨论,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很多患者会不定期地来看看我们,看到他们的病治好了,心情也好了,我们有说不出的感动。”

  远在新疆和田,王文莹时常思念在北京的家人。女儿今年刚上小学,她对妈妈的工作不太了解,每次哭着找妈妈的时候,王文莹心疼而内疚。

  “自己的家是小家,祖国才是大家。”带着这样的信念,王文莹在和田尽心帮助着一个又一个患者。新闻节目《北京您早》专门记录了王文莹等3位援疆医生的日常工作,在电视台播出后,女儿终于明白妈妈正在做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她的小伙伴看到了,就告诉她说,你妈妈真棒,你应该为妈妈感到骄傲。”

  还有3个月,王文莹的援疆之行将告一段落。“不是有很多人在援疆很多年之后又申请回到新疆的吗?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将我所知道的最好的理念和技术留在这里,如果有可能,我会申请再次回到新疆,回到和田,继续帮助和陪伴那些和我们一样渴望健康的人们”。(记者 桂杰 实习生 罗伊)

责任编辑:秦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