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歌舞艺术家朱明瑛:就要做与东方艺术有关的事

发稿时间:2016-10-20 17:48:00 来源: 中工网

 

  朱明瑛成名于1980年的“新星音乐会”,是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火”起来的歌唱演员之一。如今,在东方歌舞团成立55周年之际,朱明瑛再度被请上《东方之爱》的舞台,她重新在脸上、身上涂满非洲油彩,依旧载歌载舞,一出场,熟悉的旋律令观众席响起热烈的掌声……记者近日对这位歌舞艺术家进行了专访,听她畅谈了昔日的甘苦、曾经的辉煌和时至今日心中仍旧炙热的梦想。

  志向

  就要做与东方艺术有关的事

  听朱明瑛聊往事,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地陷进去,歌唱家的音调总是带着清晰的抑扬顿挫——她与音乐结缘仿佛是从儿时一次不经意的经历开始:“我似乎从小就酷爱东方艺术,记得小时候一次上学路上,无意间听到街上飘来谁家话匣子放着的歌曲,那个旋律让我惊呆在场。当时下着大雨,我在雨中站着把电影录音剪辑中的音乐一首一首从头听到尾,两个多小时在大雨中就这样站着、听着……然后回家磨我妈妈带我去看电影。妈妈说,那可能是印度的电影歌曲……”朱明瑛于是要求母亲带她看了第一场印度电影,当时她被影片中悠扬的配乐震撼了,她对母亲说出了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一句话:“我长大就要做音乐,不做的话我就去死……”

  朱明瑛对歌曲超乎常人的记忆力似乎与生俱来,如果追溯到家学,朱明瑛的生父是晚清重臣张之洞的后裔,母亲擅长歌唱,九一八抗战时从沈阳来到北京参加过十七姐妹抗战演剧队,后来担任文化教员。从儿时起,朱明瑛就对音乐特别敏感,也愿意在亲友面前载歌载舞地表演,而且人越多,她的表演情绪越高涨。

  母亲是朱明瑛的启蒙老师,也是她走上艺术之路的领路人。“我看的第一场专业演出是新凤霞表演的《刘巧儿》,那天刚好路过天桥剧场,看到他们在演出,回家后我就挎着个篮子整天学唱‘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妈妈带着我去考中央歌舞团,我抱着人家歌舞团的柱子不肯走,就是觉得这辈子都想留在那里,后来听见歌舞团的老师说——这孩子应该去考舞蹈学校系统学习,这句话于是在我心里生了根!”

  报考舞蹈学校东方班的那个夏天,朱明瑛的印象特别深,不仅因为她成为几万名应试者里中选的七个女生之一,还因为母亲那时刚刚做完恶性肿瘤手术,拖着一尺多长没有愈合的伤口陪着她四处奔走。

  入学以后,让朱明瑛最为惊喜的是“每个教室几乎都有钢琴啊!“对音乐处于狂热状态的她常在休息甚至停电的时候黑着灯坐在教室里弹钢琴,于是她成为了钢琴课代表和音乐课代表,随后又成为了学校里经常帮忙的钢琴伴奏。

  辉煌

  亚非拉外交的“文化使者”

  在东方歌舞团一直表演专业亚非拉舞蹈的朱明瑛开始与歌唱并无交集,一次与电影原声的偶遇,再次改变了她的事业道路:“30多年前,一次我去清华大学看我叔叔,路过一个影院正在放一部巴基斯坦电影,歌声美极了……”于是朱明瑛中途走进影院,一口气把那部电影看了全天场,她一边心里跟唱一边摸黑用小纸条写下简谱曲,歌词部分用英文代替。后来她在大风天里在大学门口等了一天才找到一名学乌尔都语的留学生,帮着矫正自己的发音。

  这段佳话后来传到了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使馆人员传话过来:我们的很多音乐都可以给你参考。兴奋的朱明瑛抱着砖头录音机翻录了所有磁带,兴趣就这样打开了她理想的大门:“对亚非拉的音乐素材,我简直如获至宝,像金子一样,积攒了200多首亚非拉的歌曲。”彼时,一个梦开始在朱明瑛脑海萦绕:“如果一个中国演员可以做到唱什么像什么,闭上眼睛,观众就觉得是外国人在唱歌,这样就达到了周恩来总理给我们提出的‘学好学像’的境界了,尊重别国的人民和他们的文化,可以加深中国与亚非拉各国人民的感情。

责任编辑:王冬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