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追逐太阳的“雪莲花”潘丽君:驻守雪域高原20载

发稿时间:2016-09-09 14:02:51 来源: 中国文明网

  1996年7月,潘丽君从河北唐山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因为“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念头,潘丽君主动申请到西藏支教,放弃了留在当地学校任教的好机会。这个消息让家里炸开了锅,家人集体反对。然而,潘丽君最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潘丽君的哥哥甚至在她离家时,对母亲说:“你这女儿就相当于丢了,为什么不拦住她?”毕业那天,没来得及庆祝和告别,潘丽君就匆匆踏上了援藏支教的旅程。

  “当时想法很简单,我完全是抱着一颗赤诚之心来的。”谈起自己的初衷,潘丽君很直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原本8年的援藏时光早该结束,潘丽君仍在坚持着,傲然而立,犹如冰山雪莲,纯洁、坚韧,并用烈火般的热情继续追寻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潘丽君(左)在办公室与老师探讨教学问题。图片来源:拉萨 文明网

 

  她任教后,学校才有孩子升高中、考大学

  进藏前,潘丽君对那里的了解并不多。 刚到西藏,除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巨大的心理落差也在考验着援藏教师们的意志。 潘丽君和其他5名援藏教师被分配到拉萨市曲水县中学任教,几排平房,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两层教学楼,已是学校中最高的建筑。

潘丽君与宿管教师交流。 图片来源:拉萨文明网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并且有计划地广泛阅读。为了提高学历,她参加了西藏自治区第一批自学考试,在全区第一个顺利毕业,速度快得连自学考试机构都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推迟了两年才给她颁发证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不断的摸索中,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班干部轮流制”“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力求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常激励,多鼓舞,少批评,不指责。以心换心,以情换情”,这是她经常和年轻人一起交流的心得。

  “那时条件很艰苦,4个老师住在一间宿舍,共用一间厨房。”潘丽君说,“县里面只有一个菜摊,能买到的蔬菜也只有土豆、白菜和南瓜,想吃黄瓜都得去拉萨市区买。”学校供水靠水塔维持,而那时又常停电,所以只要来电,潘丽君和其他住校教师就必须马上去抬水,哪怕是半夜。

  由于孩子们掌握的词汇量少,所以潘丽君很多时候需要猜测他们想表达的意思;虽说教的是初中课程,但面对学生良莠不齐的情况,有的学生年龄甚至比老师还大,潘丽君内心被深深震撼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教好他们的信念和决心。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习,担任汉语文教学的潘丽君开始为孩子们“开小灶”。课上,潘丽君用实例让大家反复体会知识点中的奥妙;课下,她针对不同孩子,分批次为他们义务补课。

  孩子们也很快和她熟悉起来。潘丽君说:“尽管很多知识点是小学内容,但孩子们感兴趣,他们会主动和我交流、沟通,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潘丽君的教导之下,孩子们进步明显。她教的两个班学生在第一次年级“语文知识竞赛”中,包揽了前六名。在援藏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从那一届开始,学校才有孩子开始陆续升至高中,考上大学。

  在儿子眼中 她是一个难以触碰的梦

  进藏至今,每当想起家人,潘丽君心中总是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1998年,潘丽君结婚了,爱人是和她同一批援藏的教师于久永。儿子不满周岁,她就回单位上班了,只留下家中年迈的父母照顾孩子。从北京到成都再到拉萨,潘丽君一路上几乎是哭着回来的。2000年春节前夕,潘丽君的母亲因脑出血被送进医院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半身偏瘫。“父亲要照顾母亲,所以把孩子托付给了公婆,那时候他已经会说话,因为不熟悉爷爷奶奶,儿子哭得撕心裂肺。”说着说着,潘丽君的眼圈红了。

潘丽君在学校小卖部检查食品安全情况。图片来源:拉萨文明网

 

  儿子3岁时,潘丽君把他接进西藏,送进了县幼儿园上学。然而,因为潘丽君和爱人工作繁忙,使儿子几乎处于“放养”的状态。“因为没人照看,儿子每天就拿着铲子跑出去,玩沙子、玩水,校内老师看见了,还给他起了个外号‘沙漠之王’。”潘丽君笑着说,却掩不住满眼的心酸。“后来儿子上小学了,但他的词汇量与内地孩子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得已就把他送回了内地。他上三年级时,学校搬远了。为了不让家里人操心,儿子用一个上午学会了骑自行车,开始自己骑车去上学。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从小就比较独立,因为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潘丽君的心情既欣慰又复杂。

  寒来暑往,聚少离多,潘丽君每年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两个月,与儿子在一起的记忆也仿佛只是一些特写片段——

  儿子2岁时,会指着天上飞过的飞机说:“妈妈在那里!”

  “妈妈,我们为什么不和其他人家一样,一家人在一起呢?我觉得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妈妈,您什么时候退休呀?您退休了我们就可以生活在一起,那该多好呀!”……

  从学前到高中,在儿子眼里,妈妈永远是遥不可及的梦。每当想起儿子说出的这些话,她的心像针扎一样痛,泪水夺眶而出。

  爱学生如子 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学生在一起

  曲水县中学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住校生。 “在学校,我就是这些孩子的妈妈,我既有责任和义务教他们知识,更有责任和义务教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潘丽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潘丽君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用一颗爱生如子的心面对和学生在一起的每一天。当学生犯错的时候,她会关切地问他们原因;当学生失落时,她会鼓励他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会热情地帮助他们;学生衣服开线了,她拿起针线一针针缝好;学生感冒了,她送医送药呵护备至。

  只有一次,一个叫坚才的男生不知从哪捡来一些柴油,在撮箕里点燃取暖,万一不及时发现和制止可是要引起一场大火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潘丽君又是气愤又是着急,一时情急竟失手打了他,其实下手并不重,可孩子哭得昏天黑地。潘丽君问他:“为什么哭得这么委屈?”坚才说:“自己惹妈妈生气了。”一句话令潘丽君感动不已。

潘丽君察看伙食及学生用餐情况。 图片来源:拉萨文明网

   爱是神奇的,它可以点石成金。不久前,一名学生在玩耍时不慎摔坏了胳膊,因家庭贫困,几万元的手术费一时难以凑齐,潘丽君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带头捐钱,献出自己的爱心。有时潘丽君走在路上,不经意间听到学生叫一声“老师”,她便觉得这就是世上最美的音符。“老师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看到自己教过的孩子有出息!”潘丽君说,“只要听到以前教过的学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奋斗的有关话题,那一刻我就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感到特别自豪!”

  前些日子,潘丽君在整理房间时,翻出一些历届学生给自己写的贺卡,满满的感动与幸福涌出心头。她回想起自己过第一个“教师节”时,班长带头喊完“一二”后,大家整齐地站起来说“老师节日快乐”的情景;有的贺卡上还有错别字,但从孩子们稚嫩的字体上,仍然能读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甚至有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得知潘丽君休完产假后,还特地嘱咐其母亲,给她送了几只鸡过去让她补身子……

  “孩子的爱是纯净的,没有任何杂质。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些孩子放学回家后还会惦记着,第二天上学时拿几颗土豆给我。”潘丽君说着,眼眶中涌出幸福的眼泪。她说,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学生在一起,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也正是为了这个信念,她仍在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着。

责任编辑:张泉(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