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青春励志

首页 >> 正能量 >> 正文

“面人赵”传人陈凯峰:“手艺传承从创意开始”

发稿时间:2016-09-06 10:30:44 来源: 工人日报

  非遗手艺传承应打破家传不外传的老观念,更多依靠社会传承。海派“面人赵”第三代传人陈凯峰呼吁——

  “手艺传承从创意开始”

图为陈凯峰和母亲赵艳林在研究面塑技艺 。

霸王别姬 赵艳林作品

读春秋 陈凯峰作品

  面塑发源于北方,最初用于祭祀祈祷和节日供品,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已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

  经过岁月的打磨与洗礼,面塑逐渐演变成具有表演、食用、收藏、玩具等特色的艺术品,并形成南派和北派迥异的面塑风格。

  8月,上海,星期二的清晨,早餐铺里热气腾腾的馄饨早已新鲜出锅,“魔都”里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记者在虹口区大连西路的上海市北郊学校,见到了“面人赵”的第三代传承人陈凯峰。

  和所有跌宕起伏的传承故事一样,赵阔明、赵艳林、陈凯峰三代“面人赵”的故事也见证着历史的动荡和时代的变迁。

  与面塑结缘的传奇人生

  赵家与面塑结缘开始于陈凯峰的外公赵阔明。

  20世纪初叶,八旗子弟赵阔明出生于北京,后来家道中落,他便到天津拜师习得了做面人的手艺。上海开埠不久,他带着大徒弟郎绍安来到沪上,靠手艺走街串巷“讨生活”。那时的师徒俩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们将分别在上海和北京成就南派面塑“面人赵”和北派面塑“面人郎”的名号。

  这一年,赵阔明遇到了当时在上海小有名气的雕塑家潘树华,人称“粉人潘”。潘树华十分赏识赵阔明的悟性与勤奋,先是收他进入自己的手工艺传习所学艺,后来干脆招他为婿。在“粉人潘”的点拨下,赵阔明的面塑技艺精进飞速。

  学艺5年后,赵阔明自立门户,在南京路的永安公司设立了一个柜台专营面塑,这在当时对于风吹日晒卖手艺的匠人来说,已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时局动荡的年代,赵家人也难以幸免。1931年前后,赵阔明一家辗转来到东北投靠亲戚,开启了一段饥寒交迫的时光,陈凯峰的母亲赵艳林就是在那时出生的。

  赵家人再次回到上海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解放区时,赵阔明的面塑技艺就已崭露头角,重返申城后,他进入了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并开始招收徒弟。

  专注面塑技艺研究后,赵阔明总结出了“手捏八法”和“工具八法”等一整套面塑技法,并研究出了适合南方天气的面塑保存法。由于吸收了西方雕塑技法,并受到海派文化浸染,赵阔明的面塑风格与北方的粗犷、写意有了明显区分,逐渐形成了精致、优美、灵动的艺术风格。海派“面人赵”由此全国闻名。

责任编辑:张泉(实习)